擅于观察的父母会发现,小孩子是非常爱学习的,会趴着以后,开始想要学着爬;会爬了以后,开始想要学着站起来;会站着了以后,开始想要学会走路;会走路了以后,开始想要学会探索更多的新鲜事物。但是从娃上学开始,孩子学习这件事,似乎让很多父母越来越困惑,家里也经常因为学习发生亲子大战,我与妮子也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又要如何改善呢?最近几天,参加了拆书帮赵周老师《好父母课——成为孩子的学习力导师》的线上学习课,对于如何促进娃学习又有了新的收获,孩子能否爱上学习,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理念有关。
人做一件事,总要先有一个初衷与目的,当动机足够强烈,即便遇到困难,也能够自己想办法去克服。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当孩子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自然可以自发学习,那么要如何帮助孩子更爱学习呢?
我来选:春节假期,我和妮子把书法作业带回家,根据老师布置的内容,每天三行书法。起初是每天我都要提醒妮子“该写作业了”,而且每次的作业都写的比较拖拉。发现这个方法并不好,妮子完全没有主动性,于是我告诉妮子,每天的书法作业必须完成,但是写作业的时间可以由她自己安排,于是哪怕她把写作业的时间,从早晨一直拖到晚上,我也不再多管,几天下来,妮子已经可以自己主动找时间完成作业了。自己选择做作业的时间,让她更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我能干:孩子的作业需要确实是她能够胜任的,不能超出他的能力范围,这时需要我们帮助孩子进行难度调控。
通常情况下,对于我们非常擅长的事,我们会慢慢失去兴趣,不愿意停在原处,这是我们的舒适区;然后我们会开始跃跃欲试,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新技能,比如我们在玩游戏时,对于新的通关都会兴致勃勃,这是我们的学习区,在学习区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挑战,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当学习的内容超出我们能够驾驭的范围时,将引起我们的恐慌,让我们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是恐慌区。
在辅助孩子学习时,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将所学内容控制在孩子的学习区,即有所提高,又不超出他的能力范围太多,以免因为难度太大引起强挫败感,不再喜欢在这个领域进行新的尝试。
我有用:让孩子对所学内容产生价值感,这种学习可以帮助到谁,可以为谁提供服务。妮子在学习书法后,我会与她一起写作业,这个时候,看到我写的作业不符合老师的要求时,她会告诉我“老师说要这样写”,我会很认真地接受她的指教,并且感谢她,能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内容帮助到妈妈,给了妮子学习书法的价值感。
赵周老师在课程中说了一句话:要让孩子爱上学习,需要父母爱学习,即便父母不学习,至少也要了解如何辅助孩子,促进孩子的学习。所以学习不仅仅是孩子的事,也同样是我们做父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