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古文,有如迫近战场之嫌,便再缓一缓。读些轻松的以为自己的传统文化读书之旅而眼观六路,放慢速度坚持下去。相信书缘,随便瞎翻到愈蛟的一篇《六篷船》,纯描写,无注释。品评也是等于另做一文比较深浅,出入有点大了。于是我度娘了下六篷船的概念,结合文内描述,竟也有了自己一番顿悟。写来以宽心:所谓六篷船,是明清时期广东地区一种以灯红酒绿,烟花红尘为主营的一种花船的别称。是供来往停留的富甲子弟休闲往来的船只。布置自然以奢华,曼妙为主。船娘们为此做足了功课!只为桨声灯影里,缦帘起伏伴着盈盈绰姿,衬那涟涟影动的河水的欢笑场;只为从富甲商们腰带里流出的绰绰发亮的银钱……与此同时,这船呢,在富商们是享受,在各船之间的船娘们也是脸面。在她们费尽心机的装扮中,呈现各种竟态。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她们的审美需求。诚然这只是种需求。由于文化的进步,花船也在积淀它的文明史。后来的花船渐渐走出了欢情之所,也有了专供文人雅士消闲斗茶的文人船。当然船体的装饰也绝非华丽,而是清淡素雅,要有资格长期去吸引文人雅士造访的,船工们自然是更费功夫!这里面他们也极尽能事去学习如何附庸风雅,这样的相得益彰,互为帮衬,也是件极好的事。文中作者说起“少不入广”,就觉得见怪不怪了(一般说来是“少不入蜀,老不入广”)因为文人雅士多长者高士,如此,他们也便愿意南下,借船比文斗艺了。螺狮壳里做道场,在水一方别具腔。
读古文小记 . 2 — 船坞道场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