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四本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加起来才900页出头,可我足足看了有3个月。期间有好多次都不想看了,可是硬逼着自己看,然后每次有能看到让我心动的文章,可过不了几天,又看的我犯困了。这样往复了好几次,终于看完了。看这几本书的感受很多,可思前想后的总结确实:我不喜欢看杂文集。
什么叫做杂文集?那不就是杂文的集合嘛。什么叫杂文?那不就是各种题材的文章都有嘛。就拿这几本书来说,包括文艺理论、各种争论、时评以及生活感悟。后两者倒是有许多我蛮感兴趣的文章,前两者则几乎没有,因为我本身就对此不太感冒。而且鲁迅的文章,讽刺起来实在是太厉害了,当然讽刺的很到位,可是如果一顿讽刺的文章放在一起,让人连续去阅读,实在是难受啊!尤其是对我这个心情浮躁的年轻人。
虽然阅读体验不是很舒服,可是从中多少也有了些新的收获。首先是对鲁迅这个人有了新的比较具体的认识。鲁迅确实是个实在人啊,不假装清高,君子爱财,这一点我很佩服。他也不爱虚名,不喜张扬,这些在《且介亭杂文末编·死》这篇文章中有所体现。也正是因为听别人说鲁迅的遗嘱,才找的这篇文章,才生平第一次买了他的杂文集。他其实蛮关心文坛的年轻人,蛮关心文学的发展,比如他自己就很喜欢版画(我貌似没见过),而且不遗余力的推广,这基本杂文里面加起来至少有15篇是和版画有关的。
其次,我很惊诧鲁迅的观察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70、80年前的鲁迅对中国社会的一些观察和剖析,在当今中国仍在一直重复不断的上演。比如教育下一代给小孩过多的学业负担,发生天灾时要民众来捐款可本身却不透明,好面子,迷信名人说法但不讲科学等等。虽然时代变了,某些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了,可内里却是相同的,真是让人好生感叹。
我很好奇鲁迅在观察如此深入的情况下,又怎样来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并且坚持不懈的一直斗争着呢?那是的中国,问题应该比现在更多,民众肯定也比现在更愚昧。要是换做事我,岂不是每天都会气愤难过?他选择用文字和笔来揭露、改变某些东西,我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