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进入一个从来没涉足过的领域,也许你会有些紧张,也会有些兴奋。随着你深入得更多,也会发现自己一些短板,有时候甚至会感叹自己起步晚了。
我进入写作领域,刚开始自认为是有些晚的。我会关注一些知名作家和写作朋友的成长经历。他们都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从小就喜欢阅读。这让我感到自己在这方面很薄弱。因为我在童年,小学,乃至大学期间都很少阅读。当我知道阅读在写作中扮演那么重要的角色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声音:“我不会是一个好作者。我没有足够的阅读储备。”
我也发现,过去的我并没有很鲜明的个性。我总是很乖,是学校里的好学生,是爸妈的好女儿,似乎这种很乖的形象写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来。我看到有些人说自己在小学时候就和“严肃文学”、“经典文学”打交道了,这更加让我觉得这个基础没打好。我不敢和别人谈论文学这个话题,因为我对它一无所知。即使是现在我知道了那么一点点,也仍没有底气。
于是我回想自己那么多年来,没有阅读,没有在这方面研究,我做到底把时间都花在哪里了?
我先回忆了我的童年。
我不像城里的小朋友可以去读幼儿园,我在读学前班之前每天只能跟着爸妈到农田里玩耍。我也没有什么书籍可看,家里没有人引导我看书,我也不知道书里面会有好看的东西。我那时候基本是玩,在大自然里玩。我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这是肯定的。想到这里,家乡某一处的田埂上那牛粪的味道都记起来了。还有稻谷的清香,还有小河里的小螃蟹......我突然意识到,有些知识,未必需要特定的渠道来获得。每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可以是不一样的,而我的获取渠道或许也奠定了我写作灵感摄取的资源库。亲身去体验生活比单纯的阅读更来得真实和形象。只是,文字的表达技巧是需要学习的。就像弹琴,单是理解乐曲的情感是不够的,乐音需要用手和乐器共同合作去奏响,这就需要技术指导了。
有一天在外面排队,突然闪过一些对阅读的看法,用笔记录了下来。
阅读有两层作用:
第一:它能够形成行为的一种推动力,类似给心灵一种全新的意识,让你发生改变。
第二:体会作者写出这些文字排列的巧妙设计。也许这些设计是无意识而为之的,但它毕竟因为这样的组合而触动了你的心弦。对于写作者来说,第二点往往更重要。当你发现了作者的这些小心思,你也无形中学习到了“技巧”,并且对作者想要表达的这一部分吸收得更加深入,从而在你的意识中产生一种印记,当你写的时候,这种印记会不由自主地跑出来,服务你自己的文字。
对于第一层的作用,我觉得自己是已经达到的。在行为的改变上,有时候也是快速的。在这一层面其实不存在先后顺序,或者量的影响。它取决于一个人“开窍”的程度。也许某个人只阅读到一个句子,这个人就蜕变了。
从职业发展上看,第二层才是我要继续揣摩的,而我也揣摩出了一些体会。
这样梳理之后,我更加明白我自己。不说自己有什么劣势和优势吧,这就是我自己呀!其实【阅读】只是一个反映我内心活动的一个反射点罢了。如果我去尝试别的领域,也有可能会出现同样的心理。
我想,不单是我会有“起步晚”的这种心理。它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特色”,喜欢在别人准备好之前捷足先登,这样才能获得自信。
前些天,儿童班的家长来家里上儒喜课程,和我谈及了要不要给5岁的女儿去上英语兴趣班的问题。她说,和女儿同龄的孩子都去上了,女儿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发现其他同学都懂,而她自己不懂,会不会有压力?她把这个问题和她的丈夫探讨。她丈夫非常坚定:“决不让女儿那么早就埋没在各种学习当中,让她玩,玩得越开心越好。”我想,有这样思想的家长确实很少。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起步晚”的概念对某些人来说,并不是他们自己认为是那样的,而是由外界的压力所产生的一种非正确性的意识——也就是说,那是一种你误以为是对的事情。当你认可了别人的做法(捷足先登)是可取的,继而你会想到你自己,这种情况下,对比就产生了。我之前了解别的作家的成长经历,我想到了自己,其实就是在对比。
我也记起了在小学升初中的那个暑假,父母就要求我和表姨学习英语。(当时,我们是初中才有英语课的。)我一个暑假已经把大部分的课本学完了,我确实享受了那种捷足先登的优越感。然而,当我到了省城读英语专业的时候,才知道人家城里的孩子幼儿园就学英语了。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大概就是这个情景了。进了对比的怪圈,有的只是没完没了,无限循环。
这种害怕“起步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文化,是缺乏定力的一种表现。我们会把原因归结到“社会”,觉得是环境造成了人们有这种忧虑。而社会还不是由人组成的?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缺乏定力”就是缺乏独立思考,无法形成自己稳固的价值观,很容易就会被大流所带跑。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稳固的价值框架,即便是已经产生了对比,他也会有避开随大流的可能性。在孩子还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家长代替了他们做出选择。其实,害怕的不是孩子,是家长。当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捷足先登的容易助长了优越感,慢一步的又助长了自卑感。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看待别人的做法以及怎么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很重要,会影响他日后是否能在某件事上坚持自己的理念,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当我从写作中品尝到那种自我满足的时候,也就是体验到“我热爱写作,我就只是想写”的时候,我逐渐把自己“起步晚”的思维去除。我只是在写作而已呀,我又不是在参加作文竞赛。随之而来,代替“起步晚”的是:我就是我,无人可以替代。
这样想之后,我开始挖掘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径。这条路径有着它独特的风景,我无法复制别人的,别人也无法复制我的。所以,这个世界上才有了那么多的路径,诉说着各路的风景。
夜莺
一只用文字唤醒人们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