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活法,是在加入一个读书会后,篇幅不长,原本计划的一周时间,竟然只用了3天完成。读完这本书时,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他传奇的企业家身份,也不是他享有的世界盛誉,而是稻盛和夫先生有关生命意义的最简单解释——“是为了做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先生毫无保留的向读者阐述面对生活时的原则,虽然原则很简单,甚至很多就是我们小时候学到的那些勤奋、诚实、认真、正直等。但是听了先生的讲述,总会让人不自觉去相信世界的美好,去尝试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下面是一些读书的摘要,希望能更好的还原作者的思想:
1、(生命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2、(保持乐观)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时我们甚至怨恨神佛,为什么只让我经历那么多的苦难?但正是这些苦难才能磨炼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格。把苦难看作考验、看作机会,我们需要这样来思考问题。
3、(工作的价值)释迦牟尼谈到参悟之道,其中重要一条叫“精进”。所谓“精进”,就是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这是提高心性、磨炼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劳动具有克制欲望、磨炼心志、塑造人格的功效。劳动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温饱,它还陶冶人的情操。埋头于本职工作,不断钻研,反复努力,这意味着珍惜上苍赐予的生命中的每个今天、此刻中的每个瞬间。
4、(价值观的作用)佛教里有“思念造业”的说法,所谓“业”就是“因”,就是产生现象的原因。就是说,“心中所想”就是原因,这种原因产生的结果,会在现实中出现。所以,你心中想什么,你思考的内容,非常重要。佛教就是教导人们思想中不可混入邪念。你心中描画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强烈的意念,将作为现象显现。
5、(做事方法)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如果你自己能够描绘成功的过程和情景,那么你的成功概率就极高。闭上眼镜想象成功的景象,如果它在你头脑里形成清晰的、符合逻辑的印象,那么你就一定能成功,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6、(自省)“知易行难”,坚持实行下去不容易。原理原则必须以坚强的意志贯彻落实才有意义。但同时它也很容易被忽视,不时刻用它来诫勉自己,就会被束之高阁。正因为如此,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反省之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省自勉。
7、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8、(自信)从茫茫宇宙看来,个人的存在或许真的太渺小,但是无论多么渺小,我们都因必然性而存在于这个宇宙。即使再小的、再微不足道的生命,哪怕无生命,都因为宇宙承认它“有价值”才得以存在。
10、(生命的意义)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死亡时的灵魂比出生时略有进步,就是心灵稍经磨炼的状态。一直自我放纵的情感,让心灵宁静,让关爱之心萌芽,让利他之心滋长,哪怕是一点点。让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向美好的方向变化,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才是我们生存的意义。
12、(如何快乐的生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戒骄、天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13、(工作)劳动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喜悦,玩耍和趣味根本无法替代。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克服艰辛后,达到目标时的成就感,世上没有哪种喜悦可以类比。
14、释迦“六波罗蜜”开悟: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
上面这些摘抄,还是有很多存在问题。虽然很多是当时读的时候有很大的感受,但是因为选择上的问题,现在看来并不能十分准确并且全面的表达那个观点,这些在下次摘抄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书中,很多地方引用了佛教、儒家思想的观点,所以今后的读书方向可能对多研究一些古典典籍。人生在世,精神的提升十分重要,各种诱惑虽然很美好,但是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喜悦与成就感。总之,时刻都保持浓浓的热情去渡过短暂的每一天,只为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美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