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医院的走廊上,消毒水的气味与若有若无的药香交织在一起,在空气中氤氲出一份独特的安宁。孙萌萌医生快步穿过长廊,白大褂的衣角在身后轻轻摆动,像一只展翅的白鸽。她的脚步稳健,走向肝胆科病区查房。
12-12号病床上,半卧着一位刚做完肝脏介入手术的瘦弱病人。他的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像是刚从一场激烈的战斗中退下来。但那双眼睛却透着一股倔强,仿佛在告诉世界,他还没有放弃。他的妻子坐在床边,手里捧着一个削好的苹果,递到他面前。他微微皱起眉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不饿,你吃吧。”那一瞬间,孙萌萌的心猛地一颤——他的神情,像极了她已故的爸爸。
孙萌萌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动。她知道,作为一名医生,她必须保持冷静和专业。她轻轻走到病床前,微笑着对病人说:“手术后需要补充营养,苹果是个不错的选择。”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仿佛在传递一种力量。
病人抬起头,看着孙萌萌,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他接过苹果,轻轻咬了一口,嘴角微微上扬。
回到医务室,孙萌萌坐在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仿佛在敲击着记忆的琴键。她的目光落在桌角的笔记本上,思绪却已穿越时空,飞向了那些与爸爸共度的岁月。她抓起笔,笔尖在纸上跳跃,快速写下几个标题:《爱的余韵》《爱的印记》《风中的木棉》。笔尖停顿片刻,她最终在纸上写下两个字——《印记》。
是的,爸爸的印记,早已深深烙在她的生命里。他出身贫苦,高中毕业后做过公社的电话员和出纳,后来以全市前二十的成绩考上了公务员。他对孩子们总是严厉得近乎苛刻。小时候的孙萌萌,一见到爸爸就想躲起来。可30岁那年,她突然明白了——爸爸的严厉,不过是为了护她和哥哥周全,是为了让他们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爸爸无声的爱如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浸润着她的生活。她记得,五岁的夏天,爸爸带着她,攀爬那座通往外婆家的高山。山风拂过,带着青草的气息,爸爸教她唱《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上小学的第一天,爸爸早早地叫醒了她,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红格子牛皮书包。他替她整理好书包带,又摸了摸她的头说道:"要好好学习";中学时期,爸爸常常出现在学校,向班主任询问她的学习情况并给她送去糖果零食;大学四年,每逢假期回家,爸爸总是提前一两个小时就等在熙熙攘攘的出站口等候。这些零散的片段,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在她的记忆里静静流淌。
然而,爸爸被多年来生活的重担压垮了,患上了重病。爸爸的身体日渐消瘦干枯,头发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雪白。呕吐、厌食、疼痛……各种折磨接踵而至,将他牢牢禁锢在那一方狭小的病床上。而手术、介入、消融、靶向药物……各种治疗手段轮番上阵,像一场没有尽头的拉锯战。他的皮肤因反复的穿刺变得青紫斑驳,他的小腿开始萎缩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萌萌望着病榻上的爸爸,悔恨与自责涌上心头,无法抑制地失声痛哭起来。爸爸告诉她:"孩子,把悲痛化作前行的力量,以后要好好生活。"
后来,一向健谈的爸爸变得沉默寡言。他总是静静地仰卧在病床上,目光久久地凝视着病房斑白的天花板,仿佛在追寻着什么——或许是年轻时未竟的梦想,又或是对家人难以割舍的牵挂。渐渐地,他的呼吸变得越来越艰难,似乎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呼吸。他微弱的呼吸声被氧气机的轰鸣声音和心电监护仪断断续续的"滴滴"声所吞没。他的手指微微颤动,像是想要抓住生命中最后的希望,却终究无力地垂落,如同一片枯黄的落叶,悄然飘零。
萌萌合上笔记本,抬头望向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的脸上,温暖却刺眼。她知道,爸爸的印记永远不会消失。而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爱铭记。
(二)考上大学
往事悠悠,1998年,孙萌萌考上了A大。金秋九月,爸爸和妈妈一同陪她来到这座承载着近百年历史的学府。A大始建于清朝末期,校园里处处散发着岁月的厚重与沉淀。苏联式建筑风格的图书馆和教学楼巍然矗立。宿舍楼的红砖墙上透露着岁月的斑驳痕迹。校园的主干道两旁种着茂密的槐树,树干粗壮,枝叶交织成一片绿色的穹顶。温暖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树下的长椅上零星坐着几名学生,有的低头看书,有的轻声交谈。
他们走进学校的小树林,几只小松鼠灵活地跳跃着,毛茸茸的尾巴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偶尔停下来,用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他们。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看着活泼的小松鼠相视一笑。那一刻,他们为女儿考入重点大学而感到喜悦,同时心中也洋溢着对女儿未来的期许。
两天后,爸爸和妈妈帮孙萌萌办完了报到手续,又为她整理好宿舍的床铺,摆放好生活用品,直到一切都安排妥当,才依依不舍地准备返程。爸爸的眼中满是担忧。他知道,眼前的女儿虽然已经18岁了,但心理还很不成熟。临别时,爸爸一次次回头,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朴实的叮咛:“萌萌,北方气候干燥记得多喝水,别总熬夜,早睡早起,学着照顾好自己……爸爸拜托你了。”萌萌点头应允,泪光闪烁。
开学典礼过后,大学生活悄然拉开了序幕。最初的兴奋很快被现实冲淡。语言障碍成了她的第一道坎。当她第一次与同学们交流时,发现自己说话仍带着浓重的乡音,音调含糊,发音不清,常常引来疑惑的目光。北方的干燥气候也让她的皮肤紧绷,嘴唇干裂。夜深人静时,她蜷缩在床上,想念起家乡和妈妈煮的饭菜。
大学生活紧张而充满挑战。孙萌萌很快感受到了这份压力。一天傍晚,她提着沉甸甸的热水壶,挤进拥挤的开水房。等待的间隙,她注意到周围的同学从口袋里掏出英语单词卡片,低声背诵,神情专注。那一刻,她愣住了,心中涌起一阵震撼:“难道大学生都这么拼吗?”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空空如也的双手,突然感到一种无形的紧迫感。
从那天起,她开始调整自己的节奏。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宿舍,她便悄悄起床,带着书本走向教学楼,只为抢占一个靠前的座位。大一的课程如同一座座巍峨的知识山峰,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力学》,内容深奥难懂。她努力跟上老师的讲解,认真记笔记,课后反复推敲习题,可那些复杂的概念和公式依然像一团迷雾,令她难以捉摸。她常常对着草稿纸发呆,低声呢喃:“我是不是太笨了?这些题目怎么就是解不出来?我会不会挂科啊?”内心的焦虑如影随形,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那时的她,像一只误入广袤森林的小鹿,面对浩瀚的知识世界,显得渺小而无助。她的眼眸中透出忧郁,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与对自我的怀疑。
(三)期末考试
两个月后的一个清晨,整个校园沉浸在90周年校庆的欢腾气氛中。五彩斑斓的小旗在微风中轻盈舞动,欢呼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悦。
然而,在这喧嚣的日子里,萌萌却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低头埋在一堆厚重的书本中。她的眉头紧锁,手中的笔在草稿纸上反复涂画,却始终无法解开那道刚体转动的题目。两个小时过去了,她的耐心逐渐被挫败感吞噬。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整洁白衬衫的男生从讲台旁走了过来,微笑着站在她身旁。“你叫萌萌吧?我认识你,我是许晓晨,我们是同学。”萌萌抬起头,愣了一下,随即说:“是的,我是萌萌。许晓晨……这个题你会做吗?我在这里卡住了。”许晓晨摇了摇头,坦然说道:“我也不会。”他的诚实让萌萌紧绷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她暗自想,原来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被困扰的人。简短的对话后,萌萌重新振作精神,投入到推导中。
秋去冬来,萌萌依旧每天早早出现在教学楼的角落。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的一隅,目光紧紧锁在书本上,手指不停翻动页面,记下每一个重要公式和解题技巧。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推导过程,甚至边角都被翻得卷了起来。
在她生日那天,宿舍的姐妹们精心准备了生日蛋糕,打算为她庆祝。然而,萌萌的心思完全被学习占据。她坐在教室里,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忘却了外界的喧嚣,甚至忘记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直到天色渐暗,她才猛然意识到时间已晚,匆匆赶回宿舍。看到姐妹们焦急的神情,她抱歉地笑了笑:“对不起,我忘了……”
期末考试如期而至。铃声响起,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萌萌深吸一口气,翻开试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出乎意料的是,试题比平时练习的简单许多,她的心中顿时涌起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她的思绪清晰而流畅,每一道题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考试的成功让萌萌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寒假一到,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进门,她便把成绩单递到爸爸面前,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得意:“爸,你看!我考了专业第二名,《高等数学》98分!”
爸爸接过成绩单,仔细看了看,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然而,他的眼神很快变得严肃起来。他放下成绩单,目光落在女儿的脸上,语重心长地说道:“萌萌,年年都是关键年。这次考得好,爸为你高兴,但明年你得更努力,不断超越自己才行。”
萌萌点了点头,嘴上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她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爸爸的话不过是老生常谈。寒假的日子里,她彻底放松下来,整天窝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盘盘切好的水果,嘴里嗑着瓜子,眼睛盯着电视屏幕,追着一部又一部的热播剧。
假期转眼结束,萌萌回到了校园。熟悉的教室、熟悉的教学模式让她原本的紧张情绪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经意间滋长的懈怠感。她的骄傲,像一片轻盈的云,遮蔽了她的视线。而她并不知道,这片云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暴与考验。
(四)青春悸动
第二学期开始,萌萌的生活节奏悄然发生了变化。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天不亮就起床去占座,也不再熬夜做题到深夜。她的笔记本上,公式和推导过程渐渐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随手涂鸦和零散的思绪。有时,她会在课堂上走神,目光不自觉地飘向窗外,思绪游离在书本之外。宿舍里的姐妹们开始与男友们成双入对,谈笑间满是甜蜜与亲昵。每当看到她们收到男友送来的礼物时,萌萌的心中会泛起羡慕之情。
萌萌的外表普通。她的肤色暗沉,身材矮小单薄,与肤白貌美相差甚远。然而,她的眉眼有点特别。浓密的眉毛微微上扬,宛如远山的轮廓,而那双深邃的黑眸,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懵懂与好奇。大学第一年,她剪了一头齐肩短发,发尾轻轻内扣,增添了几分俏皮。虽然外表并不引人注目,但这个发型让她在人群中多了一些辨识度。
某个雨夜,细雨如织,萌萌从教室一路小跑回宿舍。雨水打湿了她的发梢,凉意透过单薄的外套渗入肌肤。就在她低头快步前行时,一把伞突然出现在她的头顶。她抬头一看,是许晓晨。他微微一笑,绅士地将伞倾向她的一侧,两人并肩走在雨中。走到宿舍楼下时,许晓晨忽然停下脚步,侧头看向她:“对了,你的宿舍电话是多少?方便告诉我吗?”他伸出右手,示意她将号码写在他的手心。萌萌愣了一下,随即用指尖在他的掌心轻轻写下数字。那一刻,她的心跳加速,脸颊微微发烫,心中涌动起从未有过的悸动。
自从拿到萌萌的电话号码后,许晓晨的内心也变得不平静。每当他想起她那浓密眉毛下的黑色眼眸,便涌起一股淡淡的思念。一天,他匆匆经过一家花店,忽然被一束紫色的小花吸引住了目光。那花朵娇小而精致,花瓣上还沾着几滴晶莹的水珠,像是刚刚被雨水洗礼过,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小伙子,是给女朋友送花吗?”花店老板的询问打断了他的思绪。许晓晨连忙摇头,语无伦次地说:“不,不是,我……我只是路过。”然而,老板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许晓晨的脸颊一阵发热,他匆匆转身,生怕被人看穿了心底的秘密。
回到宿舍,室友们正在讨论周末的计划,晓晨听得心不在焉。他的室友周伟突然凑过来,“哥们,周末有安排吗?要不要一起去看电影?”
晓晨摇了摇头,“我可能有事情,下次吧。”
周五晚上,萌萌正准备睡觉时,宿舍电话突然响起。她接起电话,听到许晓晨的声音从另一端传来,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萌萌,周末有空吗?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吧。”
萌萌心里一阵激动,但仍努力保持冷静地答道:“好的,几点见面?”
“上午九点,在校门口见。”
次日清晨,萌萌早早醒来,精心挑选了一件粉色连衣裙。她在镜子前仔细整理头发。虽然镜中的自己依旧平凡,但眉眼间多了几分期待。校门口,许晓晨已经在等她了。他穿着白色T恤,背着书包,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干净帅气。
看到萌萌走近,他微笑着挥了挥手,“嗨,萌萌,你来了。”他的声音清澈而温暖。萌萌微微一笑,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点了点头,羞涩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五)参军入伍
正当萌萌沉浸在花前月下时,她的哥哥琛琛却在部队里经历着严酷的锤炼。上世纪90年代的南方,大街小巷充斥着武打片和电子游戏的诱惑,悄然捕获了无数人的心。那时的琛琛,正值青春叛逆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常常跟着一群同学在街头巷尾游荡,渐渐疏于学业,成绩也一落千丈。最终,他未能考上大学,选择了参军入伍,踏上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军营对琛琛来说,是一个严苛的试炼场。新兵连的训练正值秋天,每一天都充满了汗水与坚韧的较量。清晨,天还未亮,他便被哨声惊醒,迅速整理内务,紧接着是让人望而生畏的1500米负重长跑。起初,他跑完第一圈400米时,就已经被那些体格健壮的战友远远甩在身后。他的呼吸急促,心跳如鼓,双腿像是灌了铅,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跑到第二圈时,他的视线开始模糊,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刺痛得他几乎睁不开眼。然而,在教官的严厉鞭策和战友们的鼓励下,他咬紧牙关,终于冲过了终点线。那一刻,他如释重负,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连呼吸都带着铁锈的味道。
远离了家中的温暖与安逸,军营的生活让他感到强烈的不适。每当夜幕降临,他站在岗哨上,望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总会想起远方的父母,还有在外读书的妹妹。那些曾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此刻显得如此遥不可及。作为新兵中体能较弱的士兵,琛琛时常听到教官的严厉批评。有一次,教官吹哨集合时,他正专心吃饭,没有听到哨声。教官怒气冲冲地冲进食堂,一把掀翻了他的饭碗。琛琛愣在原地,饭菜洒了一地,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他硬是忍住了没让眼泪掉下来。不过,琛琛天性乐观,大大咧咧,失落只是一时,更多的时候,他依然阳光开朗,笑容如冬日暖阳,丝毫不介意露出那标志性的8颗大牙。
经过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琛琛的双脚早已布满训练的痕迹。大脚趾因为长期磨损而流血、结痂,甚至有些变形。然而,他的体能与意志却在日复一日的磨炼中得到了提升。在1500米负重跑中,他已经可以逐渐赶上战友。
某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琛琛坐在营房的床边,提笔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纸上,他的字迹有些潦草,却饱含深情:
“爸爸:
您好!
提笔之际,心中满是思念与感慨。自参军入伍以来,这是我第一次静下心来给您写信。虽然平时也会通过电话报平安,但总觉得文字更能表达我的情感。
军营的生活,与我曾经想象的很不同。这里没有街头的喧嚣,没有电子游戏,只有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起初,我对这种体能训练感到害怕,担心自己成为队列中最差的士兵。
记得在新兵连的时候,每天清晨的1500米负重长跑对我来说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与极限抗争,双腿如同灌铅般沉重。在教官的鞭策和战友们的鼓励下,我一次次突破自我,终于能够跟上队伍的步伐。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军营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也有一些温暖。战友们之间的情谊如同兄弟一般,我们一起训练、一起生活、一起面对困难。在这里,我学会了团结。
爸爸,我想对您说,我在这里一切都好,请您和妈妈放心。虽然训练很苦很累,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我相信,经历过这些受苦受累的日子,你们会看到一个比以前成熟的我。
您的儿子:琛琛”
爸爸收到琛琛的信,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然后,他点燃了一支“”白沙"牌香烟,思索了好一阵,给儿子写了一封回信:
“琛琛:
收到你的来信,爸爸心里很高兴。你在军营里经历了这么多考验,也成长了不少。过去的你,和很多青春期的男孩子一样,贪玩,叛逆,现在看来,军营的生活确实让你变得坚强了。
爸爸还记得你中学时候,总是那么活泼好动,在巷子里追逐打闹。那时候的你,还不懂什么是责任,更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每次我和你妈妈提醒你要好好学习,你总是敷衍了事。可现在,你已经能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了,这让我们心里踏实。
信里提到的那些辛苦,爸爸听了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尤其是你说到1500米负重跑时的挣扎,还有电话里提到的脚趾磨破流血的情景,爸爸很心痛。但我知道,正是这些辛苦让你学会了如何面对今后的风风雨雨。每一次跌倒,每一次爬起,都是你变得强大的机会。只要心中有理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爸爸相信你都能扛过去。
爸爸”
(六)军营生活
琛琛站在军营的操场上,手里攥着那封爸爸寄来的信。信里鼓励的话却像一股暖流,冲散了他的烦恼。
琛琛把信折好,塞进胸前的口袋里。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夕阳已经沉到了山的那头,军营里的灯光一盏盏亮了起来。远处传来战友们的谈笑声,夹杂着几声口号。
晚上的操练很快开始了。班长站在队伍前,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最后停在琛琛身上。琛琛是班里的“重点关注对象”,倒不是因为他惹了什么麻烦,而是他的体能跟不上。每次长跑,他总是落在最后;俯卧撑也做不了几个,常常累得气喘吁吁。班长对他有些头疼。
“今晚的操练结束后,大家自由活动!”班长宣布道。队伍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琛琛也跟着笑了笑。他知道,自己体能差,每次自由活动时,大家都去打球或者跑步,而他坐在一旁看着。
就在这时,班长突然开口:“琛琛,听说你会唱歌?要不今晚给大家来一首?”
琛琛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他确实会唱歌,而且唱得不错。在他小时候,爸爸买了一套音响放在家里,那是80年代最时髦的东西。琛琛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跑到音响前,拿起话筒,一首接一首地唱。那时候市面上流行的粤语歌、民歌,他几乎唱了个遍。亲戚们来家里做客时,他总是被要求“献唱一曲”,每次唱完,都能赢得满堂喝彩。
想到这里,琛琛的心里涌起一股自信。他走到队伍前面,清了清嗓子,开口唱起了《打靶归来》。他的声音嘹亮而有力,仿佛带着一股穿透力,瞬间响彻了整个军营。战友们起初还有些惊讶,但很快就被他的歌声吸引住了,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静静地听着。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琛琛的歌声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咬得清清楚楚,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仿佛能把人带进歌里的场景。班长站在一旁,听得有些出神。他没想到,琛琛的唱歌水平竟然这么好。
歌声落下,军营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战友们围了上来,纷纷夸赞琛琛唱得好。琛琛挠了挠头。班长走过来,笑着说:“琛琛,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以后咱们班的活动,你可得多出力啊!”
琛琛点了点头。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虽然体能差了点,但他也有自己的特长。他想起了小时候,除了唱歌,他还练过书法。爷爷给他买了一套毛笔和宣纸,他常常放学后都会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练习。几年下来,他的毛笔字写得有模有样,大家都说他“字如其人”,清秀而有力。
想到这里,琛琛的心里涌起一股力量。他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既然体能不行,那就从别的方面努力。他要用自己的特长,为新兵连争光,也为自己赢得尊重。
(七)文艺汇演
从那天起,琛琛变得积极了许多。每次军营有活动,他都会主动报名参加。唱歌、写标语……他干得有声有色。战友们对他的态度也渐渐变了,不再因为他体能差而轻视他,反而开始欣赏他的艺术才华。
班长看在眼里,心里也暗暗高兴。他知道,琛琛虽然体能弱了点,但他的努力和艺术才华,足以弥补这一点。他甚至考虑,要不要推荐琛琛去参加军营的文艺汇演。
一天晚上,班长把琛琛叫到一旁,低声说道:“琛琛,下个月连队有个文艺汇演,我想推荐你去参加。你唱歌这么好,一定能拿个好名次。”
琛琛恭敬地敬了个军礼:“好的,班长!”他的心里有些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每天操练结束后,他都会找个没人的地方,一遍遍地练习唱歌。他选了《我的祖国》作为参赛曲目,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深情,非常适合他的嗓音。每次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时,他就会想起家乡的那条潺潺流动的河流。
文艺汇演的那天,琛琛早早地起了床。他穿上整齐的军装,对着镜子仔细整理了一下衣领,然后走出了宿舍。军营的操场上已经搭起了临时舞台,台下坐满了战友。琛琛站在后台,手里握着话筒,心里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
轮到琛琛上台时,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了舞台中央。台下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在他身上,琛琛稳稳地站住了。他开口唱了起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他的声音清澈而有力,仿佛带着一股魔力,瞬间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
琛琛唱得很投入,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了歌声里。他唱出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唱出了战士的豪情壮志。台下的战友们听得入了神,有些人甚至跟着轻轻哼了起来。
歌声落下,台下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琛琛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战友们热烈的目光,心里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最后,他获得全连队十大歌手比赛第一名。
从那天起,琛琛不再是班里的“重点关注对象”,而是大家口中的“文艺骨干”。每次有活动,战友们都会起哄让他唱歌,甚至别的班的战友也会跑过来听。琛琛总是笑着答应,然后张口唱上一首。
班长对琛琛的表现也很满意。有一次,他拍了拍琛琛的肩膀,笑着说:“琛琛,你这次可给咱们班长脸了!以后有机会,我还推荐你去参加更大的演出。”琛琛听了,心里一阵激动,他点了点头,说:“好啊,班长,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