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很多亮眼的名片,城市广告是“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闽南文化的源头,泉州历史悠久,周秦时代就已开发,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泉州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2021年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半城烟火半成仙的泉州已成为游客们喜爱的网红目的地。
为方面游玩,我们下榻泉州古城西街的全季酒店。酒店对面就是戴氏民居,紧邻文庙和中山路,到古城的开元寺、关岳庙、清净寺、妈祖庙等景点距离不超过两公里。我们外出旅行,喜欢选择这种新装修的连锁酒店,酒店布局于交通便利的城市核心,门脸不大,其实每层有近百间客房,明亮而简洁日式的装修风格。房间较大,在35平米以上,寝具很好,躺在床上很舒服,睡眠质量好,房间里还配有茶具和茶叶,方便进行品茗休闲。酒店配备健身房和洗衣房、简餐厅等设施,大堂往往装修成公共的会客厅,有书吧、茶座和会客室等,前台提供茶水、书刊和各种特色纪念品。我喜欢在这种公共会客厅喝茶、看书,和朋友闲聊。
泉州是闽南文化、华侨文化、海丝文化的结合体,古老而充满活力。古城核心是中山路,这条路上午八点到晚上二十点禁止客货车进入,但是那种招手即停的小巴和电动车可以穿行。这种叫小白的社区巴士,萌萌的,很可爱。招手即停,票价两元,没有既定的固定路线,运行时是根据乘客目的地所需而行的,司机可自行规划行走路线,能带游客到达古城内的各个景点。古城内,两轮电动车成为男女老少的主要交通工具,骑士大军汹涌。中山路原有很多榕树,但榕树气根太发达伤及历史古建,在修复街道石板和两侧骑楼时榕树被砍伐和移除,有网友说这是对古街的破坏,伤及了古城的韵味,让一条文化街变得商业化。的确,全国各地景区的商业化很泛滥,很多人造的、同质化的仿古街称为失败的案例。但是,对不可移动的文物的活化利用是很有意义的,商业化并不是坏事。“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自唐代以来古就是商贸繁荣的都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山路没有浓密的树荫,这里的气候适合三角梅的生长,多彩的三角梅装扮着古街的容颜。
如今的泉州是网红旅游城市,灯火繁华中,很多头戴簪花,身着汉服的美女在沿街打卡拍照,街道两边是东南亚风格的骑楼,行人可以方便地穿行骑楼的廊道,漫步其中,惬意悠闲。黄同益绸缎纱庄、上海大华书店、罗克照相馆,原样匾额留存,讲述着这里的繁华商业史。 金鱼巷口的地板上有金鱼嬉戏的金属地板,巷口内隐约有南音。中山路钟楼是绝对网红景点,手持“长枪大炮”的游客在这里拍照。在西街的天台上可拍到泉州地标东西塔,尤其是晚霞辉映时,天、地、人同框美如画。
我们的晚餐地点预定在“南麒楼·1924”。在中山路与打锡街交汇路口。这是独栋的南洋风格老建筑,移步楼内,能感受到浓浓的民国风情。店内装修以文化风起南洋文化墙做背景,陈列了大量侨批和侨刊侨报等老物件,地上铺了南洋花砖,精致的藤编门和花雕木格窗,各处细节都打磨得恰到好处。以泉州各县市命名的包间,将闽南风情与南洋建筑特色巧妙融合,临街的露台是俯瞰泉州古城的绝佳视角。南麒楼是一家经营娘惹菜的餐厅,菜式精美,也很美味。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在中山路一个不起眼的巷子里有一个侨批博物馆,这栋三层红砖古洋楼是泉州籍旅菲华侨陈光纯先生于1921年所建,是泉州近代早期番仔楼的典型代表,历经百年沧桑,洋楼大门上书“泉州侨批馆”。次日清晨,在紧邻中山路的文庙前广场上还举办了侨批文化展览。在闽南方言中,称“信”为“批”,侨批即海外华侨通过“水客”和侨批馆等民间渠道,寄回家乡的汇款和家书。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一封侨批都蕴藏着一个故事。而在泉州,这个华侨众多的城市里,一封封侨批,更是饱含家国情怀。泉州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南音和提线木偶是国家非遗项目,可惜没有找到机会欣赏。传统簪花已成为泉州文旅新风尚,无论是在百年榕树下,还是古厝街巷里,随处可见头戴簪花的游客。
清晨的中山路非常安静,远处是青山隐隐,眼前是两排漂亮的骑楼,阳光透过一条条小巷投射到石板街道。我在车桥头的文阿水丸用早餐,就在南麒楼下,很有文艺范,我点了水丸、拌面和卤水豆腐,口味清爽。“水门国仔”的早餐店里非常热闹,食客排起了长队,这里的面线糊和猪血汤很出名面线糊汤头非常鲜,细细的面线入口即化,配菜很丰富,一定要加大肠、醋肉和油条,真的是面线糊的最佳搭档。南麒楼下的文阿水丸是泉州的非遗美食,全季酒店街口有一家阿全牛肉馆,主打闽南特产牛肉。咸饭、牛肉羹、牛肉丸、牛排是必吃的套餐,具有浓浓的闽南风味。在古城逛累了,我们选择灶婆巷用中餐,店内闽南风格的装修非常精美,主打闽南风味菜,店内招牌的姜母鸭我们没点,因为有家人不喜姜味。泉州美食很多,肉粽、石花糕、手工麻糍、四果汤等令人乱花缭乱。泉州的“壶见”茶被称为福建的茶颜悦色,以八闽大地作为品牌的灵感,选用福建本土名茶,搭配本地新鲜食材,研发更具新意的“原创闽式茶饮”。 古城可见自助的“五福糖水店”,店内无人值守,店内告示“老板很忙,要喝啥自己拿”,扫码后自己取茶。
泉州是一座文化包容的城市,各种信仰和文化在这里交融,相安无事。关岳庙香火鼎盛、隔壁的清净寺则是浓浓中东风格,城内有本土信仰的天后庙,也有外来的西式教堂。大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大开元寺东西两塔是泉州古城的标志和象征,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塔身有很多精美的石雕。沿着中轴线有拜亭、拜庭、大雄宝殿、桑蓬古迹、甘露戒坛、藏经阁等。还有东西两侧的石塔和东西两廊。与游客如织大开元寺对比,承天寺则非常安静,禅寺在承天巷对面南俊巷东侧。始建于于宋代,重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历经风霜雨雪,几度兴衰更迭。寺院的主轴线长达三百米,上面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在主轴线的东侧有大悲殿、龙王殿、伽蓝殿等殿宇。此外寺内还有弘一法师化身地,宏船法师纪念堂等庄严肃穆的场所。在晨雾弥漫中,寺内僧侣正在早课,木鱼声声,经音阵阵,殿堂外围有很有寺庙的志愿者,在打扫卫生,搬运东西,劝阻游客不要接近经堂妨碍僧侣清修。在华侨大厦附近有一座规模很小的铁佛寺,临水而建,有信众在堂前持香火长拜,很是虔诚。
泉州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宰相张九龄题匾“鲁司寇庙”。北宋初年移建文庙于此,其后几经修缮,左学右庙,规制逐步完整,规模不断扩大,面积近百亩,形成了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在东南沿海乃至东南亚地区广为传播的重要基地。是东南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街边的文庙牌坊很是威武,广场内有洙泗桥、泮宫、正音书院等景点。入得大成门则是元代建造的泮桥,一座中间拱起的梁式石构桥,和边上的石沟护栏、百年古榕树搭配非常静美。大成殿是一座宋代保存至今的重檐庑建筑结构,大成殿的须弥座前面可以看到宋代保存至今的绿岩石浮雕,殿前面还可以看到八根浮雕盘龙檐柱。主殿内部除了可以看到简练的宋代木结构之外,正厅的上面还悬挂着清代康熙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木匾额,同样见证着泉州府文庙的地位。殿前有两颗高大壮美的榕树,两旁的展厅分别有文化文化展和泉州历史文化展览。有一个抽屉式的展板很有意思,展板可以收起来,想要看内容则抽出来。文庙广场很大,政府经常在此举办各种活动,有很多市民在次闲坐聊天,打太极拳,打羽毛球,一派祥和的市井气息。
我们参观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这是在东湖旁建设的新馆。它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历史为轴心,以独特的海交文物再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重要文物有古代宗教石刻、泉州湾宋代海船等,设有“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等7个分馆。“镇馆之宝”是一艘沉睡了700多年的南宋福船,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出土的唯一一艘从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泉州具备天然的港口优势,而“爱拼敢赢”的泉州先民的造船、造桥和造塔能力,更为泉州联通世界打下了基础。元代石刻“四翼天使造像”是海交馆一件网红级文物,长53.5厘米,宽51厘米,呈尖拱形,尖拱下镂空。碑面浮雕一位趺坐男性天使,天使披云肩,身着宽袖袍,两手于腹前捧一朵盛开的莲花,花上承托一个十字架,肩后两对展开的羽翼后有飘带,趺坐在祥云上,两耳垂肩,脖子上挂着一串佛珠似的圆珠,身后还伸出两条飘带,为唐代菩萨造型。在同一个人物造型上,居然出现了道教、佛教、基督教三种以上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元素,反映出泉州文化交融的深刻。
到了泉州,总归要去海边看看的,我们原本要去浔埔村看簪花,上了网约车,司机建议我们去崇武古镇看看。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为抵御倭寇所建。古城墙面向大海而建,用以护卫城内居民,爬上老城墙处走一走。站在高处的灯塔处,清晰可见整个古代军事战略要地的城墙轮廓,视野开阔,可以一览整个海面,还能望见海上女神妈祖像的柔美背影。在城外的海滩有一个石雕公园,展示了各色题材的石雕作品,如水浒108将、西游记群像、三国演义、红楼梦人物等,有憨态可掬的二师兄,也有美丽的神母玛利亚。惠安石雕工匠演绎了石雕艺术传奇,缔造了惠安文化之魂。石雕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崇武古城的房屋不是用红砖而是用整块方形大石建成,所以又被叫做石头城。虽然年代久远,但是用石头砌成的城墙依旧很完整。沿城墙的一线的民房已拆除,留下一片废墟,看样子在建旅游一条街。最能代表崇武古镇的当属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名传遐迩的惠安女文化而成为我国海洋文化的一个符号。惠女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浓墨重彩,为中国海洋文化书写了浓重的一笔。从古城出来,看到一个静静的海港,停泊了很多渔船,岸边有很多渔民在整理渔具,准备出海捕鱼。
我们选择海湾大道由崇武回泉州,这是一条滨海风景大道,沿着蜿蜒曼妙的最美海岸线,海湾大道像一条彩带连接着后渚大桥到月亮湾的美丽风光。宽大的车道两旁景色优美,一边是美丽的海滩,一边是一座座石山,石山下掠过一座座村庄,村庄内一栋栋石头小洋楼彰显当地居民的富足。司机是当地人,他自豪地说泉州的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如泉州的旅游、石化、电子,惠安的石材石雕、德化的瓷器、石狮的鞋、晋江的服装、南安的建材茶叶等等,开放、勤劳而坚韧的泉州人创造了令人钦慕的富裕生活。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泉州之行匆匆结束,还有清源山、南少林、洛阳桥等景点未能去游览,这也为我们在访泉州提供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