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结论,简单统计了一下,从秦朝陈胜吴广算起,截止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上记载的形成规模的农民起义共计42场左右,而结果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
刘邦与朱元璋可以算作农民出身,但起义过程中团队构成和背后的势力依仗都发生了重大变动,都接纳或投靠了士人阶层或是官僚乡绅阶层(约法三章就是对乡绅阶层的利好政策),而真正比较纯正的农民起义代表像是黄巾起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类的起义活动都是前期呈现席卷天下之势,势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明显疲软,除去统治阶层的腐朽无能,贪图享乐以外,就是制度的不完善,根植的社会群体没有明确的建设,生产,创造财富的动力和期望(农民起义的底层参与者前期都是单纯的,想要活下去,想要获得基本的社会生存资源,但一旦取得一点成绩最先开始骄奢淫逸,好逸恶劳的也是这一部分人。)
(民国以后的历史带有非常强的特殊性质,不能简单归为农民起义,这里不做讨论)
用互联网语言说一下就是;所谓的流量下沉,所谓的利用人的基本欲望,用大量低级补贴换取大量低级用户的行为很容易获得前期流量的巨额增长,但用户质量极低,毫无粘性可言,这部分流量的目标需求只是少量的低级补贴,而并非在平台上面贡献自己的价值,红利补贴期蚁聚而附,红利期一过雪崩而散。
以某些新闻类app为例,近一年周期内流量快速增长,大量广告投放进驻,体量扩张极快,只是不知道广告的转化如何?
诚然,广告的投放带有其自身的调性,北上广地铁站的广告横幅当然不可能与四五线边远小山村农妇手机中的app推广相提并论,只是笔者十分怀疑这一部分广告的触达情况。
据笔者所知,一些落后的小山村中现在有一些家庭妇女人手几部旧手机,同时开上几个推广中重视流量行为的app一刷可以一整天,其实某种程度上此类app还是为社会做了一些贡献,成功为刷单落后地区普通民众农闲时的微薄创收打开了道路。
笔者也是农村出身的,不敢忘本,目前也是农村户口,不会歧视这个全世界最朴实勤劳的阶层群体,仅仅只是以此做举例说明,而事实上,这一部分的app只是赚那些人傻钱多的钱,虽然从产品逻辑来讲笔者不是十分认同,但毕竟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劫富济贫,从情感方面还真的比较认可的。
而拼多多,快手,抖音这一类的下沉型app,笔者虽然几乎不使用,但产品逻辑上面还是有很多值得佩服与学习之处。(笔者刚刚想要去找个快手的插图,百度了一下,直接就要吐出来了,姑且相信会进行整改吧,毕竟中国第四大APP了,为免不适,这是只放一个快手的logo)
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是这个世界上学识和舆论的垄断者,能够有一席之地供一些社会其他阶层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虽然很多人都特别不理解活吞青蛙,撒白灰甩头,一顿饭吃一锅米有什么可看的,双击666又有什么意义,包括笔者。
在人口红利的号召下,似乎任何一个公司都想往社交领域插上一足。
支付鸨事件刚刚平息,又有人叫嚣拼多多开创了“社交电商时代”,即将终结阿里与京东的猫狗大战。
不想做社交的打车软件不是好电商,这是所有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共识,不知道为什么,今年没人去谈“生态化反”了。
但这仅仅是“屌丝经济”很小的一面,产品领域似乎比较推崇两套理论,一套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记录每一个人的生活主打的就是这一部分;而另一套就比较反智了,“七宗罪”理论,强调突出每一个人心中原始的欲望来完成产品的转化留存。
这里笔者不得不再提一下滴滴,笔者并不想抹黑滴滴(昨晚还坐了滴滴专车),自古以来船帮码头脚夫都是涉黑非常严重的人群群体,有一家大平台能够整合行业乱象真的是一件对于民众的好事,而且今天刚刚看到新闻滴滴放出了对顺风车的一些整改办法,总之还是在积极的解决问题,只是笔者还是有一些愤怒,对于顺风车标签体系的愤怒。
看到这些的评价的时候笔者觉得后背发凉,幸好某公司的外卖体系并没有此类标签系统。
假如外卖送餐员也加了这么一个评价体系的话,送餐员打开评价体系一看
“单身” “美少女” “声音甜美” “一个人住” ’“每周三叫外卖” “喜欢吃鸡蛋” “家里经常没人”
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客观来讲,我觉得大公司平台肯定会有自己的安全审核机制,应该不至于将这样的标签评价体系加到外卖平台上面,但顺风车这种较高私密性的封闭空间独处过程加入这样的评价体系,与其说是丰富社交内容,不如说是一种犯罪成本的评估审核。
听说一些小偷组织会有一些自己的暗号系统,有人专门负责踩点之后,会在目标的门上做上一些记号,例如五角星代表独居,三角代表晚归等等。
事实上,不止打车,叫外卖,购物等生活动作内容,身处大数据时代,你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为你个人打上了一种特定的标签,所以你上午看到了一条金毛,临时起意喂了它半块你没吃完的肉骨头,下午就可能会收到狗狗的可爱推荐,卖肉骨头的调查问卷,卖青菜的建议你营养搭配,健身房说你卡路里超标。
一定程度上,这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犯罪成本。
至于“美少女”之类的标签特征,恐怕做这个标签逻辑的人就别有用心吧,方便的究竟是用户,还是其他什么人恐怕还真的不好说。
从产品逻辑来讲,这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信息泄露就能够掩盖过去的,这套标签的初衷究竟是为什么人行的方便呢?其心当诛!
还是希望行业会越来越规范吧,各大公司获得垄断的红利之时其实也就接过了树立行业规范标准的责任。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
(在普通出租与滴滴专车之间,笔者还是会选择滴滴的,当然,顺风车真的不考虑了)
(标签有“守时”,“容易沟通”之类的也就足够了,毕竟,这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
笔者真的想问一句,在设计这套标签体系时候照顾的那一部分屌丝,真的给你们平台带来利好了吗?还是说,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结果?
据百度百科所述;屌丝 , 是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开始通常用作称呼“矮矬穷”(与“高富帅”或“白富美”相对)的人。其中“屌丝”最显著的特征是穷,房子、车子对于屌丝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对房子的绝望,这个词也成为了自嘲的一个高频词。
互联网刚兴起的年代,大家都奔着流量而去,粗暴的补贴政策换来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增长,不知道谁开始提出了一个口号“得屌丝者得天下”,就是不知道补贴红利过去又是什么随着屌丝的潮水而去呢?
如今的资本理智了很多,不会盲目相信补贴带来的数据增长,于是“屌丝”的核心需求从“贪婪”又转到了露骨的色欲,甚至是嫉妒等。
一定程度来讲,其实是欲望在刺激着整个社会的进步,笔者曾与人说过,自古以来的商业模式,就是聪明人在赚懒人的钱,而懒本身,就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不过这样赤裸裸的对人性的犯罪诱导,平台真的一句简单的“信息泄露”能够掩盖的过去么?
看看几个家里几套房的富二代开着豪车在打开手机筛选自己的目标,衣着光鲜的少女手持身份证拍照拿到了明天买新型手机的贷款,呵呵,还真是够屌丝的。
流量在细分,社会在分层,粘性与价值是产品的核心定位功能所决定的,这永远是个二八的世界,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但你所关注的,终将成就你的人生,天上的猪,其实和最早上岸的鱼没什么区别,进化慢的,早晚被摔死,毕竟,屌丝只喜欢吃猪肉,而不会伸手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