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人的朝圣》第一天阅读
乔伊斯·蕾秋,是英国资深剧作家。写了二十年的广播剧本,也曾活跃于舞台剧界,拿过无数剧本奖。《一个人的朝圣》是她的处女作,目前已畅销三四十个国家,入围2012年“布克奖”。
哈罗德六十岁,从酿酒厂退休,既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离开时也没有欢送会。他的平淡就像隐藏人一样,让人没有记忆。
他与妻子莫琳生活在乡间,彼此隔阂和深。每天只是机械的交谈。生活平淡无味。一切的改变始于一封信。是二十年前的好友奎妮的来信,说自己得了绝症,不久于世,来像他告别。哈罗德震惊悲伤,写了简短的回信。
在去寄信的路上,有意的错过邮筒,不断的向前走。因为奎妮而回想起过去,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有太多的遗憾和不尽责。我后悔懊恼。开始从平淡的心理激起涟漪。
哈罗德来到一个小酒馆,一个女孩告诉他,自己的阿姨也得了绝症,只要你坚信,他会痊愈,你就一定可以治好她的病。哈罗德深受感动。决心步行去贝里克郡,只要他坚持,奎妮就一定能够活下去。
可是刚下定决心就有些犹疑了。他毫无准备,没带手机,没有专门走路的鞋子。而且他已经很少运动了。这么远的路程让他有些恐惧。这个时候的哈罗德还并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信仰,只是一时兴起。
他打电话给妻子莫琳,当他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妻子,让妻子吓了一跳,根本没有办法相信他说的话。妻子随时等待着他返回。可是一天天过去,哈罗德都没有回来。
哈罗德路过一个小酒馆,稍作休息。疲惫已经让他想要放弃了。他想回家去,收拾好装备再出发。可是周围人用不置可否的语气鼓励他,让他有些羞愧。他放弃了回家的念头,继续跋涉前行。
路上他渴得要命。差点晕厥。在一个陌生人家敲门,获得了主人的食物和水。还让他稍作休息。
他向主人讲起自己的目的,让对方惊奇不已。两人短暂的聊天,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戴维,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甚至在孩子即将溺水的瞬间,他没有立刻去救儿子,而是在岸边解开了鞋带。这是他一生的隐痛,对儿子的愧疚。这些事情也让他和莫琳之间开始有了隔阂。
哈罗德的母亲当年就是出走了,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她一直想要离开家,离开整日喝酒的父亲。虽然莫琳很生他的气,但是仍旧从心里担心他的安危。
当他走到了南布伦特,他回想起于奎妮。
初次相遇。厂里新请来了一位财务,是个女人。他们一直没有交集。奎妮是一个长相平凡,身材矮小,又没有腰身的女人。她工作认真严谨,能力很强,可还总是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尤其是老板的苛刻,让她更加感到伤心,她躲在柜台里哭泣。
正好哈罗德经过,给了她鼓励和安慰。这是他们友谊初建的开端。
哈罗德离开南布伦特继续出发。回忆起儿子小时候,他从来没有抱过,也不敢亲近。这让莫琳十分生气。
哈罗德一天有时候能走9英里,有时候能走5英里。这要取决于他脚上的水泡是否允许他继续前行。他有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为了得到母亲的注意和关爱,他甚至要办小丑来引起母亲的笑容和注意。
哈罗德本来想在艾克赛特买些装备,类如专业的鞋子。可是最后还是不舍得自己的鞋,只买了给妻子和奎妮的礼物和一个可以伸缩的手电筒。
《一个人的朝圣》第二天
昨天我看到哈罗德有到了艾克赛特。今天继续陪着哈罗德前行。
哈罗德回忆起于奎尼初建友谊,他们都是性格内向又不善言谈的人。因为偶然的工作机会让两个人有了交集。奎尼拥有非常精明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谁也不能哄弄她,这样哈罗德十分敬佩。
哈罗德又想起自己的儿子戴维,考上了剑桥大学的时候,他心里非常为他骄傲,只是不善表达的他只是面无表情的点点头。他继续走着,疲累让他的脚和腿像撕裂一般疼痛。没走一步路都倍感艰难。尤其是雨天,他没有雨具,被雨水浇透。可是他仍旧不接受好心人让他搭顺风车的邀请。
哈罗德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医生。帮他处理了伤口,他非常羞涩,他除了妻子之外还从来没有与谁这样亲近过。医生留他休息一晚。
他们彼此倾诉着自己的过去,那些被尘封的往事忽然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袒露,面对自己真是的内心,是一种久违的感觉。
这样哈罗德记忆起年前时候的莫琳,她是那么美丽,他们的感情如胶似漆。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儿子戴维出生之后,莫琳是天生的母亲,可是他自己却不懂得如何做一个父亲,常常让莫琳失望,让彼此的感情也渐渐的冷漠了。
哈罗德又回忆起奎尼被暴躁无情的老板辞退,其实是替他背了黑锅,可是自己却来不及对她说一句谢谢或者对不起,他更不敢挺身而出,只能任由好友离开。
医生送给哈罗德一个背包和指南针。哈罗德又买了些处理伤口的药物,他没有接受医生男友的鞋子,医生帮他将鞋子修好。哈罗德感激的继续上路了。
哈罗德给妻子莫琳打了电话之后,看到了儿子的身影,当他发现认错了人,心里悲伤欲绝。对儿子的思念又一次席卷了他平淡的心,他朝着错误的方向走了很远。让他无力站起来,心理的期待和希望瞬时崩塌。
他只能原路返回,深深的思念着妻子和儿子。他鼓起勇气给奎尼打了个电话。疗养院的人说,奎尼一直在等他,看到他的信和明信片的时候病情在好转。这一消息给了哈罗德很大的安慰和鼓励。他开始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奎尼在等待他,他也一定会拯救奎尼。
哈罗德将自己身上的物品都送了出去,贵重的东西都邮寄给了莫琳收藏。一切从简,开始继续上路。
《一个人的朝圣》第三天,完结。
哈罗德重新审视这场旅行的意义之后,几乎很少花费,靠着好心人的接济一路前行。渴了就在溪流边喝口清水,饿了就在路旁或者林里吃点能吃的食物。他阅读了植物百科,所以很了解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有毒。晚上就露宿林野。
路人听说了他是事迹,给他拍了张照片,之后他就被登上了新闻。
哈罗德的事迹被不段的猜测传唱,成了英雄。这一场旅行的意义变得高深莫测。人云亦云。
莫琳的生活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扰。莫琳也开始回忆起两个人刚结婚时候的甜蜜,她看到过去的照片,发现了一个细节,有一次照相,哈罗德拉着戴维的手,努力的去表达自己的爱意。
其实还有很多个瞬间,哈罗德都在努力的打破自己的冷漠,努力试着去向儿子表达情感。他们都努力过。莫琳深感安慰,原来他一直都误会了自己的丈夫。他并不是冷漠,只是不懂得如何表达。
新闻播出后,哈罗德总觉得有人跟踪他。后来加入了一个男孩,一定要一起去贝里克,要帮助奎尼。又加入了一条狗。之后接二连三了来了很多人,不过人数看天气情况而变。
人员一多,就拉慢了哈罗德的行程,队里有人吵架,有人生病。可是哈罗德不忍心丢下他们。
所有加入者都认为自己也是英雄,在拯救奎尼。他们都猜测哈罗德是为了爱情,或者为了成为了不起的人才有了这场旅行,可是谁也不能够了解他的真正目的,所以,虽然人很多,但是哈罗德仍旧孤单寂寞。
最后加入者竟然丢下哈罗德自己走了。他们觉得哈罗德的速度太慢了。他们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到达了贝里克,新闻记者都已经等在那里。他们争相抢镜,将自己夸赞的无比荣耀,还说哈罗德实在太累,可能坚持不下来了。
可是哈罗德却乐得其所,终于又回归于平静。那条狗还跟着他,对他来说已经是个安慰。可是有一天,那条狗突然跟着一个女孩走了。哈罗德心里非常伤心。
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一切,人生里充满了失败。他的父母不喜欢他,努力的想要抛弃他。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对于朋友奎尼,他也亏欠极多。
他对自己失望透顶,记忆也模糊了,身心俱疲。他打电话给莫琳,他走不下去了,想回家。
莫琳安慰他,并为他定了旅店,让他好好休息。
最后的旅程对哈罗德来说实在太艰难了。
经历了87天,627英里,他终于到达了贝里克,奎尼的疗养院门口。
他没有马上进去。而是转身离开。
哈罗德放佛害怕这场旅行的结束。这样他又要重新回到过去的生活里去。没有妻子的爱,没有儿子,没有朋友。
他给加油站的女孩写了一封信:
我的儿子戴维从剑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过去骄傲的他承受不了这种打击,逐渐的得了抑郁症。而我却从没有像父亲一样给他安慰。最后他服用了很多药物,上吊自杀了。
从那以后我每日酗酒,一天在酿酒厂了摔坏了老板母亲的遗物。可是奎尼帮我背了黑锅,被老板辞退了。我没有来得及对她说一句抱歉。
加油站女孩找到了莫琳,说自己的阿姨已经去世,她骗了哈罗德。可是莫琳却安慰她,说骗他的人是自己。
二十多年前,奎尼离开之前来找哈罗德,并且让她传个口信,说自己替哈罗德背了黑锅是心甘情愿的,让他不要愧疚。可是莫琳却一直没有传达。这个秘密也让莫琳一直愧疚。
哈罗德去看了奎尼,没想到眼前的奎尼已经面目全非。几乎没有了意识。他悲伤不已,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拯救谁。
莫琳来到了贝里克。看到哈罗德十分落寞,来安慰他。哈罗德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失望。什么也无力挽回。
奎尼走了,走的很安详,像小孩子一样。
莫琳一直陪着哈罗德身边。哈罗德忽然记起他和莫琳初次见面,两人大笑的原因,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笑话,只是因为两个人当时太快乐了,所以什么都是快乐。
他们找回了彼此丢失的情感,在一片阳光下,映出一片相互依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