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大概是自从有了烦恼的意识,就开始倾向于在郁结难解时剪发。心中总会是觉得,剪断了头发,就可以隔断过去,然后有一个重新的开始。特别是当看到剪断的头发簌簌落下,心中说不出的轻松。那一刻真的可以忘掉所有,放空久久沉闷的心。
小时候怕剪头发。怕洗头时弄湿领子,怕被别人拨弄自己的头,更怕在狭小的理发室内,当着乡亲的面被问及成绩。那时没有忧愁,也不懂得忧愁。只会偶尔为考试名次的走低而苦恼。那时剪头发也没什么选择。男孩子,只有平头,光头而已。
摘下红领巾,踩上单车。伴随寄宿生活的开始,是紧凑的学习节奏,明晃晃的目标,是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脱离熟人社会村庄,可以找不同的理发室。现在回想,这段已是空白,记不得理发室的样子,记不得当时有什么心情。大概只是有了可以打盹的间隙,可以削一削狂乱不羁的头发。哦,对了,那时还有渐渐萌生的胡须。
高考结束,之后是短暂的歇斯底里,多少人狠狠的砍掉了所有的头发。有的走向新生,有的以此明志。总之,樱红芭蕉绿,几番轮回后,烦恼开始从心底萌生。但那时的烦恼大概还只像是水面的浮萍,一场快意的篮球,一餐恣意的酒,就如风般把它吹得消失不见。日子很长,烦恼很随意。或许如同青春年少时的莫名悲伤,此时的烦恼,大概也不叫烦恼吧。青春张扬不羁,写在脸上,显示在发型上。
四年终归去,把酒言别离。再一次的歇斯底里后,大家离散向远方。职场大熔炉,灼热烈火熏落了多少人的眼泪。几经晃荡,个体的意识爬上心头。或许正是在这个阶段,所有人开始真正的想起那个横亘万古的哲学命题“我是谁”。当父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老去,当血气方刚的自己开始需要时日来弥补熬夜的折损。焦虑渐渐侵蚀内心,真真的烦忧开始出现并挥之不去。这次它已生根,深深的扎在心里。此时,剪发便有了象征性的意义,姑且是短暂消除具象的烦忧吧。一段极为短暂的逃离。
生活的网日渐收缩,烦恼扯紧边缘,裹紧每个人。我开始喜欢上剪发,看簌簌洒落的发,仿若心中的烦忧被拔出,被扯碎。佛曰,梳却三千烦恼丝,大抵是梳开信者的心结。剪发亦如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