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昏暗下,静静躺在床上,翩翩思绪,流淌万千。
从小,就不渴望长大,因为从小就看到了大人们的各种烦恼,所幸,家人也没有人向我加上什么枷锁,故而,或按照自己的意愿长大罢。然,性格使然,我最终没能长成自己从前想象的样子。
从前,需要慢慢回忆,也太难回忆,太多的人,渐埋在心底。我不是要写故事,我也写不出那种自己生活之外的青春,或是爱情,所以,这里记录的是点滴,2016,生活的小点滴。
2016,还剩1天就结束了,一年前的现在,我在干什么呢?记不起了,或是在看电视,或是在和表弟寻思买什么花炮,亦或是给外婆帮忙揉蒸包子的面团,一如今天,哎呀,记不得了。但年,似乎成了一个我不怎么喜欢的名词。这里冷冷清清,外公外婆年纪大了,儿女们却都不喜欢回家,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理,也不该我理,只是我弟没能回来老家,我一个人暗发牢骚。
幸而有春晚,除夕大抵这样。农村的大年三十和城市太不一样,没有守岁时刻的万家灯火,大家鞭炮放地很没有默契,有一种淅淅沥沥的感觉,不过十二点时也会是百花竟放了。
我初八就来到学校,大学的倒数第三个学期。
照例忙成狗,虽然现在想来也没什么,布置实验课,老师们怕我们任务重,都互相体谅,刻意把实验内容变少了,可大家还是不知在忙什么。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都是很重要的课。这里,翻译了生平第一篇英文paper,虽然内容不堪入目,但是坚持了下来,完成了第一个三维重建;这里,接触到了高大上的SVM,神经网络最基础的感知机,给后来的deep learning掀开了一个门缝;这里,第一次把c和汇编混在一起,读了要吐的Orange‘OS的代码,和一个至今没有写完的文件系统;这里,抄袭了舍友的MNIST编译器,赢得了老师最后检查代码问我问题时自己没答上来的白眼。这里,有喜有忧和其他的小故事,这样一学期完了。
之后就去成都了,天府之国,吃喝玩乐。美食,美景,川妹子,成都差不多的地方都给我们转了一圈,三大炮,兔头,板栗糕,串串和火锅,都是让人欲罢不能的,我记得十几天里吃了六七顿火锅,身为外地人,特辣火锅和老麻抄手都是挑战!短短十天,爱上了这里,不过我们是去实习,去学习。
再次回到西安,回到学校,开始考研复习了,中间还有一个暑期课程的小插曲,郭老师让我讲了一个我自己仍然不知道的什么东西,有一篇英文的paper就这样结束了。七八月份的复习是没有效率的,我自己这么觉着,可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溜走了,大四的第一学期基本全都属于考研的,几乎每天都是一样的生活,课能翘则翘,把一切时间留给考研复习,感谢在一个教室的三个小伙伴,虽然没有太多交流,一切尽在不言。考研的日子似乎可以写很多,又似乎没什么可说,迷茫与希望的交织,走了不少弯路,幸而坚持了下来,现在依然在忐忑中。
研究生的道路可以预计,但是一些东西确实很想学,机器学习的门槛比编程入门要高,deep learning的入门“Hello Word”都够自己看许久了,但自己挖的坑跳进来了,就先不急出去了。考完研后,导师的步伐就跟紧了,可细想下来只是写了一个开题报告就匆匆回家了。上学期的期末,大家都“休息”好了,补了前三年该补的所有觉,或许这是最后一次。
忘了大四上的课了,这学期的课,的确都是level特别高的,sketchup,unity3D,Qt(这个不算哈),树莓派的智能小车,一个完整的分类流程,我们搞出来些看起来很炫的东西,一些虚拟现实的小应用,简单的小游戏,要是没有考研,特别值得好好学一学。
放假回来就是配TensorFlow的环境了,这里也体会到了deep learning的deep到底有多深,自己的渣渣笔记本完全跑不起来,奈何老师的服务器也没有环境,我是老师团队里第一个踩tensorflow坑的?
如上,似乎完全没有艺术价值,可这,基本就是我的一年。
只是回到家里来,整个心绪是低落落的,(考研没考好?或许),不愿意多说话,不愿意去找老同学,不愿意和其他不熟的人讲话。或者我的人机能力变差了,不会和别人相处了,完蛋了,越长越小了。玩笑话可以这里讲,但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立个计划去改变自己。
酒足思淫欲,一点不假,喜欢的妹子回来没理我,明天滚去好好锻炼,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