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人是情怀创业的拥护者,所以请罗老师的粉丝们收起手中的锤子,我真的不是来砸场子的。毕竟,不像实力派的漂亮,在情怀变现的道路上,正逐渐展现出无需克制的锋芒。虽然老罗的确大嘴巴了点,但在商业社会无可厚非,乔老爷子在世时,果粉们彻夜排队,也没见有人跳出来指责苹果吃相难看呀。而像我等苦哈哈创业的屌丝,内心羡慕还来不及呢,所以本文要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把情怀当饭吃,好让我在梦到财务自由时的真实感显得更为强烈点。
我们这代人已经到了把青春当情怀的岁数(不是倚老卖老,是真的老),回想童年听过的最扎心的话,莫过于父母、老师口中的“写诗能当饭吃吗”、“画画能当饭吃吗”等等。现如今,还是那些老一辈,开始熟练的在票圈中散播“震惊!少吃饭竟然是长寿秘籍”这类“人参”鸡汤,不知道当初非要把各种兴趣爱好与米饭做等量代换的他们,是否还记得课桌灯下,那幽怨的小眼神?风水轮流转,当年心比天高、怀才不遇的沧海遗珠,现在眼神里依旧充满了儿时的期盼,只不过此情此景已是身在培训教室之外,隔窗凝望祖国的小花朵了。
回到互联网创业的话题,为了盈利模式想破头的IT同行们,既然正确的情怀能够体面的赚到钱,我们为什么不能撸起袖子一把梭呢?擅长撩拨情怀的榜样不少,比方说,喜提高铁心系微友的微商女王、努力奋斗包养男人的咪蒙、反转斗士“高端”电商的崔老师。咦,好像哪里不对头,让本人好好捋一捋,细看这些成功案例,怕不是我对“体面”有些误解-_-||?
价值观不合的情怀搞不来,那么无伤大雅的小情怀,是不是值得一试?例如,十八摸的老前辈们,退休生活最大向往之一是“开个咖啡馆”,以及华为奋斗者们,财务自由后的终极理想“开个小饭馆”,不同职业风格的差异,导致了各自特色的情怀,却另有一番异曲同工之妙。几张泛黄残缺的旧墙贴,加上带着烟熏黑的原木桌,不管是蓝山猫屎亦或折耳根马齿苋,都倍儿有腔调,至于怎么和互联网扯上边,就随缘了。这样的思路,蛮适合骨子里文青的的“成功人士”,顺带着做做创业辅导、种子投资,有情怀、没压力,不亦乐乎。不过吃吃喝喝的事情,不可能造就撸着猫怀着旧躺着数钱的甩手掌柜,尤其是规模一旦扩张,就不太好再和情怀扯上边。网上直送咖啡,一旦直面街头巷尾的星爸爸、Costa,无法提供略能zhuangbility的空间消费体验,始终缺那么点意思;深市民营餐饮第一股湘鄂情,野心勃勃动摇安身立命之本,变身高科技“中科云网”,不过互联网没那么好混,目前已经帽上加星*ST了。餐饮行当的互联网创业,谈情怀最伤钱。
那怎么挖掘情怀的致富潜力呢?简单直白的“不买最好、只买最贵”,体现不出读书有用的优越性,让我们来看看高大上的“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原谅孤陋寡闻的我只能找到这么无情怀烂大街的理论模型)。
不出所料,刚才提的两个创业点子,都是处在最底层。实际上,创业机会最大的需求,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一层。尤其是最中间的那一项,实打实的闷声发财好机会,如果再加点情怀,轻轻松松直接跃升两层,虽然用户基数会随之变少,但是利润的想象空间不可估量。这个商机,在生理需求层面是红海厮杀阶段,low到无底线的竞争手法毫无情怀可言;而在归属需求层面,立志养猪的丁三石果然慧眼识 “珠”,早已开始大力跟进,因此,没有相关“从业”(o(╯□╰)o)经验、手头也不宽裕的草根,还请慎入。至于归属需求的另外两项,加点情怀的友情,是社交产品绕道微信不得不走的路径,这个度很难拿捏,难度不亚于异性间如何保持纯洁的友谊,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交友平台,虽有巨头,但机会尚存;而爱情买卖,创业者早就在相亲网站的一波流中完成了相爱相杀,格局已定,如果在爱情这种极其不稳定的情绪中再添加点情怀,基本上就是前任甚至初恋了,妄想在这个垂直领域创业,商机不多,“杀机”却绝对少不了。例如一生只能买一次的戒指,这个成功概率,和母猪上树差不太多。
情怀本身就不是特别安全的东西,所以安全需求还是务实一点比较好,而且资质的门槛也高一些,让我们再往上看看尊重需求。自尊与尊重,我嗅到了一股浓郁的奢侈品味道。没错,目前情怀变现做得最好的就是各种经典、限量、绝版的奢侈品。一本万利的生意大家都想做,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一个有情怀的品牌,少说得有上百年的历史,这辈子就想摘果子恐怕你我都没啥机会了。当然,做个成功的网络二道贩子,机遇还是有的,不过那帮视金钱如大爷的老外,他们“高贵”的鼻息并不怎么好仰承,至于国内的奢侈品,我能想到的就只剩呵呵了。
终于爬到了金字塔的顶层,仔细瞅了一遍,看样子在有生之年,我个人能实现的估计只有“接受现实”这一项了。道德和公正度都不太适合用金钱来衡量,而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不就是目前火热的知识付费概念吗?只是当下成人世界的玩法,越来越功利,满地爬的专家、大师,让这个领域成为考验智商的战场。其实,自我实现对于刚摆脱生理需求的伪中产阶级来讲,层次还是太高,个人以为,倒是有个衣食无忧、被重重安全保障包裹着的人群,比较适合谈创造力,以及打造基础的自觉性和问题解决能力,那就是前面提到的,寄托着我们这一代情怀的祖国花朵。在K12及学前教育,是巨头、独角兽、新星和小富即安的个体机构并存的丛林时代,资源在区域配比上的不均衡性,导致线上的机会永远存在。而我本人,比较看好不那么应试的学前,或许是家有小女的私心,或许是儿时梦想的牵绊,总之,是情怀让我挑选了这条路。
以上,就是一个佛系创业的老男孩选择方向的故事。
我把情怀当饭,不敢奢望饕餮大餐,哪怕似水清淡,一往无前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