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陈寅恪先生出的试题。陈寅恪先生说做对子最易测出学生对中文的理解程度,寥寥数字已包含对词性的了解,以及平仄虚实的运用。对联在各种文学形式之中字数最少,但却最富于中国文学的特色。
当年这副对子难倒很多人,一半以上都交了白卷。当时对的好的佼佼者,被评为第一的就是胡适之。
· 孙行者对胡适之
从平仄上看,上联:孙行者,平平仄。因此下联要求:仄仄平。胡适之,平仄平,若按照第一字可平可仄,胡适之三字合律。
从词性上看,「行」对「适」,动词对动词,「者」对「之」,虚词对虚词,词性相同。
从意思上看,孙悟空是大闹天空的人物,胡适作为新文学运动的领袖,在文学上也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人物。再者,胡孙,谐音猢狲,猢狲不可分,这里「胡」「孙」并提,是有一点小幽默在的,孙悟空擅长七十二变,胡适之也是以善变著称的,例如他以”新文学家“的身份,而肯”应召入宫“,并称呼溥仪为”皇上“,为时人所讥。
· 孙行者对祖冲之
不过,评联毕竟是见仁见智的事,所以,有人便更为推崇「祖冲之」。
「祖」「孙」相对,不仅词性相同,意义也相对,可谓天造地设。行对冲,动词对动词,者对之,虚词对虚词。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是全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