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就是人的长处和短处。是好人还是坏人,是能人还是庸人,其实本质是长处与短处在发挥时,各自占的比例。
《战国策: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记录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话说孟尝君有一个门客,不知道是不是在孟尝君吩咐做事的时候,搞砸了,孟尝君就准备把他赶走,还没有行动呢,就有替这个门客说话的人站出来了。
站出来的这个人叫鲁连,他没有直接指出孟尝君的错误,而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比喻:“猿狝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与农夫居垄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你看猿猴挺灵活的,到了水里,肯定不如鱼鳖;良马人人都喜欢,但攀岩爬山,肯定比不上狐狸;前朝那里厉害的曹沫举起他的宝剑,一军人马都不能抵挡,但如果让他放下剑去耕田,肯定没有农夫厉害。”
一番对比下来,鲁连开始说正事了:“那个你想赶走的某某人,之所以会出现失误,主要是你派他去做不擅长的工作,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不但把失误的帽子扣在了孟尝君的头上,在这个故事中,鲁连还毫不客气的把孟尝君教育了一番:“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你觉得别人笨就想把人赶走,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以后你还能不能与门客们好好相处了。这个人被赶走,万一怀恨在心,有一天报复你,岂不是得不偿失呢?而且这也不是治理国家教育百姓之道啊)!”
其实鲁连的这番话的本质是“扬长避短”和“扬长补短”这两个成语的较量。扬长避短的本意在于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弱势,扬长补短的本意在于将加强自己的弱势,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但这个世界上,完美的人,又确实是不存的,特别是在这个相互协作的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互补更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术业有专攻,人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努力弥补自己的短处,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