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被尊为“千古一帝”的父亲、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和自诩为“十全老人”的儿子、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五位皇帝、清世宗宪皇帝爱新觉罗·胤禛,似乎就要逊色很多。
不过,得益于最近几年相关清宫剧的热播,雍正帝的存在感一下子强大起来,四爷的名头也深入人心。
虽然大部分剧情经不起推敲,但在小鲜肉和老干部共同演绎的“九子夺嫡”桥段里,也交代了一个历史事实:除去虚幻的杰克苏光环,四爷胤禛在兄弟们中间并不突出,甚至因母亲德妃乌雅氏身份低微(隶满洲正黄旗包衣),一开始储君之位他根本就没敢想过,父皇康熙帝也只把胤禛当普通儿臣看待。
当然,最终胤禛还是克服了所有的障碍,成功登基称帝;那么,胤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问鼎的野心?在此之前,作为一名普通皇子,他又是如何积累自己经验值的呢?
出身皇家生母卑微 七兄早夭十一变四
清朝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爱新觉罗·胤禛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生母为满洲正黄旗包衣出身的宫女乌雅氏。
胤禛的出生,并没有给他的父亲、时年25岁的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带来特别大的惊喜。因为,胤禛已经是这个年轻父亲的第11个儿子。
不过,此时胤禛的大哥爱新觉罗·承瑞、二哥爱新觉罗·承祜、三哥爱新觉罗·承庆、四哥爱新觉罗·赛音察浑、六哥爱新觉罗·长华和八哥爱新觉罗·长生等6人,已经全部早夭;在活着的皇子里,胤禛排第五位。
这里可能有悦友要问了,悦史君你是不是糊涂了,胤禛是老四啊,怎么一会十一,一会又第五呢?别急,接着往下看,悦史君会给你全部答案。
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胤禛的九哥、年仅5岁的爱新觉罗·万黼早夭;这样,胤禛就前进一位成老四了。
由于早夭的皇子不序齿,所以胤禛的五哥爱新觉罗·胤禔就成了皇长子、大哥,七哥爱新觉罗·胤礽是皇次子、二哥,十哥爱新觉罗·胤祉是皇三子、三哥;好吧,排十一的胤禛,自然就是皇四子咯!
太子早定地位一般 厚待养母心机满满
当时,胤禛的二哥胤礽,因是康熙帝的原配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难产所生,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刚满两岁即被册立为皇太子;因此,胤禛只被当作一般皇子看待。
不过,由于清初后宫成例,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胤禛满月后,时为贵妃的佟佳氏代其生母乌雅氏来抚养他。
年幼的胤禛对佟佳氏感情特别深,可以说是超过了他的生母乌雅氏:不仅早午晚请安甚勤,而且事事都顾念她;甚至佟佳氏的家人,胤禛也都高看一眼,对佟佳氏的弟弟佟佳·隆科多,一口一个“舅舅”,叫的特别亲热。
后来,登基后的雍正帝胤禛、胤禛的儿子乾隆帝弘历、胤禛的孙子嘉庆帝颙琰,祖孙三代皇帝都给佟佳氏恭上尊谥,感谢她的抚育恩情。
悦友们觉得,胤禛如此郑重其事的对待养母,真的只是出于孝顺吗?悦史君告诉你,后面大有文章!
佟佳氏的身份无比显贵:她的父亲是康熙帝的舅舅、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佟国维,姑姑是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所以,她既是康熙帝的嫔妃,也是康熙帝的嫡亲表妹。
而此时,康熙帝的原配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都已去世,时为后宫份位最高的嫔妃,贵妃佟佳氏实际上摄六宫事。
康熙二十年(1681年),佟佳氏被进封为皇贵妃;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被立为皇后,是为孝懿仁皇后;她是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也是康熙帝生前册封的最后一位皇后。
更巧的是,佟佳氏没有生过皇子,只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生了皇八女,可一个月不到就早夭,连名字和封号都没有。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才被晋封为德嫔;康熙二十年(1681年),再被晋封为德妃;此后,综康熙帝一生,再也没能前进一步。
现在看出来了吧,胤禛之所以跟佟佳氏走得近,祖孙三代皇帝都要强调佟佳氏对幼年胤禛的养育之恩,实在是因为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对胤禛今后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而有了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立马就取得了半嫡子的地位,身份一下子就特殊起来。
真实情况如何呢?康熙帝生前曾多次夸赞佟佳氏:“鞠育众子、备极恩勤。”意思就是说,佟佳氏抚育了多位皇子,胤禛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入上书房勤学苦读 随父巡幸默默积累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6岁的胤禛进入上书房学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张英教他四书五经,中允、起居注官徐元梦教他满文。
在多位上书房师傅中,胤禛与侍读学士伊尔根觉罗·顾八代关系最为亲密;后来回忆起来,还称顾八代“品行端方,学术醇正。”
胤禛学习非常认真,再加上父皇康熙帝和师傅们的严格管束,学业进步很快,还写了《春日读书》、《夏日读书》等诗作。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9岁的胤禛开始跟随父皇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办理一些政事。
此时,康熙帝又有了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禶、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祺、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祚(胤禛的同母二弟)、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祐、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禩、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俄、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䄔、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禌、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裪、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祥等,胤禛又多了11个弟弟。
不过,由于皇十二子胤禶、皇十九子胤䄔等2人早夭,不序齿,所以胤禛的十三弟胤祺就成了皇五子、五弟,十四弟胤祚是皇六子、六弟,十五弟胤祐是皇七子、七弟,十六弟胤禩是皇八子、八弟,十七弟胤禟是皇九子、九弟,十八弟胤俄是皇十子、十弟,二十弟胤禌是皇十一子、十一弟,二十一弟胤裪是皇十二子、十二弟,二十二弟胤祥是皇十三子、十三弟。
三个哥哥和大一点的弟弟,都和胤禛一样,受到了父皇康熙帝的悉心培养;胤禛的二哥胤礽作为皇太子,更是按照储君的标准重点培养;这一阶段,胤禛在兄弟们中间,不出彩也没有任何优势。
祭孔称颂征噶尔丹 祭祀孝庄皇子养成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6岁的胤禛跟随17岁的三哥胤祉,一起前往曲阜孔庙祭奠。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19岁的胤禛跟随父皇康熙帝,征讨准噶尔部首领绰罗斯·噶尔丹,掌管正红旗大营。
在昭莫多(今蒙古国肯特山南)之战中,噶尔丹的主力军队被清军击溃,噶尔丹仅率数十骑遁逃,再也无力组织进攻。
此役胤禛没有参加,但他很关心这次战斗,作《狼居胥山大阅》、《功成回銮恭颂二首》等诗,赞扬父皇康熙帝用兵的功业。
随后,胤禛又前往遵化暂安奉殿,祭祀皇曾祖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曾倾力培养、辅佐康熙帝,胤禛此行显然很对父皇的心思。
此时,康熙帝又有了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禵(胤禛的同母三弟)、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禨、皇二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皇二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等,胤禛又多了4个弟弟。
不过,由于皇二十四子胤禨早夭,不序齿,所以胤禛的二十三弟胤禵就成了皇十四子、十四弟,二十五弟胤禑是皇十五子、十五弟,二十六弟胤禄是皇十六子、十六弟。
和上一阶段类似,胤禛的二哥、皇太子胤礽,储君地位稳固;胤禛和其他兄弟一样,被父皇康熙帝按部就班的培养,还是不出彩也没有任何优势。
晋爵贝勒势力初现 按部就班恭从父皇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在康熙帝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时,21岁的胤禛受封为多罗贝勒。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3岁的胤禛侍从父皇康熙帝,视察永定河工地,检验工程质量。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25岁的胤禛随同父皇康熙帝,巡幸山西五台山。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26岁的胤禛侍从父皇康熙帝,南巡江浙,对治理黄河、淮河的工程进行验收。
此时,康熙帝又有了皇二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皇二十八子爱新觉罗·胤衸、皇二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等,胤禛又多了3个弟弟。
这3位皇子都被序齿,所以胤禛的二十七弟胤礼就成了皇十七子、十七弟,二十八弟胤衸是皇十八子、十八弟,二十九弟胤禝是皇十九子、十九弟。
与上一阶段不同的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除了胤禛受封为多罗贝勒,他的大哥、皇长子胤禔受封为多罗直郡王,三哥、皇三子胤祉受封为多罗诚郡王,五弟胤祺、七弟胤祐、八弟胤禩也都受封为多罗贝勒。
受封的皇子们更广泛地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人员。年长皇子们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胤禛的二哥、皇太子胤礽的矛盾,胤礽的储君地位开始不那么稳固了。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皇太子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叔父、一等公赫舍里·索额图,因“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被宗人府拘禁,9月因饥饿而死。这次事件,对胤礽造成了很大的刺激。
多罗贝勒胤禛此时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但他很清楚,自己目前只能尽量做一名优秀的皇子,其他东西还不能多想。
一废太子兄弟争储 再废太子看到希望
索额图死后,胤禛的二哥、皇太子胤礽与父皇康熙帝的关系趋于紧张;在胤禛的大哥、多罗直郡王胤禔等皇子,多次向康熙帝报告了皇太子胤礽的许多不良表现后,康熙帝结合自己累积的怨气,下了断然决定。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以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第一次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之后,多罗直郡王胤禔想凭皇长子的身份,夺取储君之位,但被康熙帝直接否决;胤禔又与多位皇子、大臣暗通消息,推举胤禛的八弟、多罗贝勒胤禩为新任皇太子,同样被康熙帝否决。
在推选新任皇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他与多罗贝勒胤禩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了缓和诸子争储的紧张局势,康熙帝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与此同时,胤禛被父皇康熙帝封为和硕雍亲王;胤禛的三哥胤祉为和硕诚亲王,五弟胤祺为和硕恒亲王,七弟胤祐、十弟胤俄为多罗郡王,胤禩复为贝勒,九弟胤禟、十二弟胤祹、十四弟胤禵都为贝子。
和硕雍亲王胤禛的势力更加强大,但他知道父皇康熙帝还是向着胤礽的,所以他主动维护胤礽的储君地位。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再次下诏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从此胤礽一直被圈禁到死。
这时,奋斗了34年后,35岁的胤禛,终于看到了问鼎大宝的可能,并为此而奋斗!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改年号为雍正。
悦史君点评:应该说,一开始胤禛和他的兄弟们相比,实在没有半点优势,甚至因生母乌雅氏出身太差,减分了;但他聪明的是,利用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代其生母乌雅氏抚养之机,积极培养与养母佟佳氏的关系,并与佟佳氏家族的其他人有了密切交往,不仅抬高了自己身份,也培养了可靠的援手。
而在其他兄弟肆意攻击皇太子、积极争储时,胤禛表现的很淡定,做好一名皇子应尽的职责,从而一路上升,既赢得了父皇康熙帝的信任,也不会成为其他兄弟攻击的目标。
当二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后,已经是和硕雍亲王的胤禛,也真正有实力来想自己的终极未来。
看来,实力不济时,韬光养晦,还是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