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跟妹妹一起与妈妈视频,讨论刚给她在网上买的衣服,让展示给我们看,聊得很开心。后来又聊到其他家常。聊家常时妈妈又一次说了让我不舒服的话语。让我一下子很生气。于是我就把视频给了妹妹。自己走开了。这一幕很熟悉,曾经多少次无论是在电话还是面对面,都有的场景。
这次又一样的场景让我不想再说话。然而当我在一旁坐下,并感受心中的怒火时,我感觉特别难受。但是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生气?” 是啊,为什么要生气呢?
奇怪的是,当我在思考为什么生气时,好像就没有那么难受了。反而更进一步的继续问自己:“如果我又一次生闷气,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 “那如果我不想延续这种后果,我现在该怎么办?” “去跟妈妈沟通!” 当我一边这样想时,一边已经站起来往妹妹那边走。
结果是,我重新接过视频,跟妈妈直接坦白了刚刚生气, 并进一步解释了为她说的那句话而生气。 最终我们还算是以愉快的方式挂掉视频。
事后,我对刚刚脑中蹦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和反思:
1. 我为什么生气?
我生气的根本原因是: 我认为她不理解我,不爱我。
因为妈妈的一句话,让我生气难受的情景曾经发生过很多次。而每次几乎都是不欢而告终:我郁闷好几天不会跟她讲话。她也不知道怎么来跟我搭话,或者开解我。要么就再一顿责备,让我更加极端,并让我们的关系更僵。
但我也不愿意去沟通我自己的想法。每次都很敏感,以至于一听到我认为她没有理解我的话语,就开始生气,一生气,我就不愿意再说话。导致这种积怨越来越深。
其实在我内心深处已坚定的认为:家人是最亲近的人,而最亲近的人就应该要理解我,我的一举一动,他们都应该懂得,并给予我好的反馈。
当我真正挖掘到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时,我感到震惊,刚开始有些自责。后来,开始接纳自己的内心。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村子里的大多数家长只希望孩子能够有出息。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和教育。所以他们沿袭自己那一辈所接受到的教育方式:打骂,责备,批评,对比别人家的孩子。比如他们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逆境能够锻炼人,使人发奋向上” “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能干,你怎么就不行?” 。。。。。。
导致孩子们要么很叛逆,背着父母做更多“坏”事;要么就特别乖,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我表面上不敢叛逆,内心却特别排斥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我不会顶撞他们,但也不会妥协,常常是自己生闷气,不想搭理父母。
2. 如果每次一生气就不理对方,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显然,小时候因为生闷气,让自己饿饭,或者是憋着气吃下饭,让自己肠胃受到很大伤害;
亦或是因为生气分神,没办法做好妈妈安排的家务,而又遭到训斥和惩罚,造成恶性循环;
而长大后只要生气就不理对方,不仅是对至亲的人,对身边的好朋友也这样。以至于很多时候,对方甚至都不知道我为什么生气。而我却以为他们是应该理解我。这样长期下来,无疑让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受到了伤害。
3. 今后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做?
这次与妈妈的及时沟通,让我亲眼见证了不一样的结果。这无疑给我增加了希望和信心。所以我告诉自己,在以后觉得妈妈或者其他亲近的人不理解我,而让给我生气时,我应该像这次一样冷静的思考,并及时跟他们沟通我内心真实的想法。不再一味的生闷气。当然做到这一点会比较艰难,我需要每次都跳出自己的情绪外围,冷静的分析思考并快速做出正确的行动。但是有了一次好的开头,后面只要时刻提醒自己,相信一定会有改善。
人们常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以前在出现家庭矛盾时候也常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从而没有更深层次的去思考--- 出现在我跟家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原因。而后来当我接触到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并认为这些新的教育方法才应该是父母要学习的方式时,我又把责任推向了父母,觉得是他们传统的,不得当的教育方式给我带来了性格上的阴影。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还以一种教育专家的口吻,带着责备的语气跟我妈说话。
而现在当我尝试去沟通,去解决问题时候,发现跟家人的关系在慢慢好转。
我们属于教育观念转变过度的一代人,在我们身上有传统教育不好一面给我们留下的阴影,也有接触到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所看到的希望。这两种观念碰撞在一起,必定会冲击我们的内心,激发内心的矛盾。
但我们不能责备父母那一辈人,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办法接触到新的教育理念。
他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这种家庭教育模式。 我们应该首先理解他们。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也一定会有矛盾。我们没办法消除矛盾,但是因为我们接触到了新知识,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一定有方法去化解矛盾。
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不是父母的错。是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结果。
我们能做的是,理解传统教育的同时,吸收新的教育理念,用更好的教育方式教育我们的后代。这样整个社会的教育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