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消费者永续购买,产生持续性的消费;让更多的人购买,产生更多的消费。营销圈说华与华的本质解决的是传播问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华与华理论始终围绕着如何让品牌更好的进行传播、消费者更快地产生购买行为为目的进行创新活动,不管是“超级符号”、“超级话语”、“超级词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更快地被消费者接收。
什么是超级话语?
华衫说:“传播应该叫播传,而不应该叫传播,传播的重点是传而不是播”,华与华核心理论都是为了解决传播成本的问题。华与华的“超级话语”与“超级词语”一样,同样是为了给传播提供便利性,有着相同的目的。同样,“超级话语”与“超级词语”一样都是通过“文化母体”的概念,通过消费者心智中本身已有的文化资产,运用到品牌的传播之上,使消费者便于理解,这样首先就降低了品牌被消费者理解的门槛。
这个是河北固安工业园区的城市营销案例。城市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晰地传达出地理位置,如何让人能一下子理解固安的地理位置呢?华与华通过符号嫁接,与北京天安门进行关联,通过北京天安门的文化原力结合,让消费者立马就可以理解固安工业园的地理位置——“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这就是“超级话语”的价值,可以将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让人感觉一下非常熟悉。
“超级话语”,就是要让人行动,既不需要说清,也不需要说服,只需要说动
企业内部思考的时候常常基于逻辑上去思考,即使再复杂的事情,只要逻辑上产生闭环,则是可行的,在理论上是行之有效的,这是大部分决策者、管理者陷入的“知识陷阱”、“演绎法陷阱”。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的时候,在进行较低的决策成本判断的消费行为中,逻辑以及理性是极其有限的,这也是由于人本身生理上的缺陷导致的,人为了节省能量,在进行思考的时候能用“爬行脑”,就不用“感性脑”,能用“感性脑”,就不用“理性脑”,这是为了降低能量损耗!所以在进行较低的决策成本的消费行为中,即使由于判断失误,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因此,消费者在这类决策中使用的更多是基于感性判断的“感性脑”。
华与华主要的服务企业为快消品企业,因此只需要消费者产生快速消费即可,不需要说清,也不需要说服,只需要消费者产生最终行为,也是企业最期盼的行为,产生购买以及消费即可。
“超计话语”要一目了然,一见如故,不胫而走
“超计话语”这里华与华要解决的是传播中的传的问题(要产生人传人现象,哈哈),只有播还不行,播只是企业单方面的主动、主观行为,要影响消费者产生主动传播,才能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
“超级话语”要过目不忘,耳熟能详,瞬间产生传播的原力。在基于品牌原力的基础上,基于播的基础上,思考怎样让消费者去自发地传,华与华总结为以下几点:
1、“超级话语”必定是口语
2、“超级话语”不仅要使口语还要是套话
3、“超级话语”最终要成为俗语
4、“超级话语”要么使用陈述句,要么使用行动句
最终,华衫将超级话语总结为一句话我觉得特别精辟“超级话语,是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去传给他的亲朋好友”,这句话就是“超级话语”的最终目的。华与华的“超级话语”案例:
1、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
2、新东方,老师好
3、爱干净,住汉庭
4、六颗星长效肥呀,轰他一炮管半年
5、吃饭要讲究,就去老娘舅
“超级话语”落脚点还是在华与华的“菱形模型”上——最终还是那一个公式“文化母体+品牌寄生=超级话语”,真理往往具有简一律,但是简一律往往又是最复杂的,因为没有实质性的可以照搬照抄的步骤,“运用之妙,纯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