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量化,绕不开的除了代码,还有策略回测后的各种指标,最常见的指标就是“阿尔法收益”和“贝塔收益”了。
先来说说贝塔收益,在股市中有一些基金,大盘涨的时候它也长,而且比大盘涨得猛,同样,在大盘跌的时候,它也跌的比大盘狠,比如分级B基金,券商股等,它们仿佛有一种放大大盘涨幅与跌幅的“弹性”,这种弹性,在金融学里面就被称为“贝塔收益”。当购买指数基金时,贝塔收益的值就是“1”。
贝塔收益是一种期望收益,它是与风险挂钩的,或者说,高贝塔收益是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换来的,俗话说的“高风险高收益”中的“收益”指的就是贝塔收益。
贝塔收益是不值钱的,因为你只要肯冒风险,就可能获得贝塔收益,比如说你通过调整仓位,或者加杠杆比例就可以获得高的贝塔收益。
接下来再说阿尔法收益,与贝塔收益相比,阿尔法收益是实实在在饱含技术含量的收益,是每一位主动型基金经理梦寐以求和苦苦追寻的收益。阿尔法收益被称为“超额收益”,是指你通过自己的选股择时能力,跑赢大盘获得的收益,比如大家都在一辆名为“大盘”的列车上,随车以相同的速度前行,而你在车里也以一定速度向前跑,此时你的速度就是“大盘”的车速+你跑步的速度,所以你就会比车上坐着的人要快了。在这里,“你跑步的速度”就是阿尔法收益。
在西方,有不少金融教授都怀疑阿尔法收益的存在,他们的理由是:在市场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一旦哪里有阿尔法收益,就会吸引基金经理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进去,直到这个收益消失,市场将会长期以这个动态的平衡持续下去,所以阿尔法收益是不存在的,在美国,的确很少有基金经理的业绩能跑赢指数基金,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放弃了寻找阿尔法收益,都去追求稳健的贝塔收益(指数基金)了。
但是在中国是不一样的,中国股市有它自己独特的特色:一、受政策影响较大,二、市场中充斥着大量非理性的散户,这两个特点就使得在A股寻找阿尔法收益较美国股市要容易的多,因此中国有很多投资者把资金交给了主动型基金经理,看重的就是他们获取阿尔法收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