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重视和对方见面的前七秒,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要特别注意自己是否让对方感到愉快,尽量消除会令对方讨厌的负面要素。
2.恰当的礼仪、对对方的敬意和真诚,是构筑人际关系的基础,但仅靠这些无法打动人心,最终决定双方关系的是热情。
3.犯错后不要试图蒙混过关或只去修正表面问题,因为发问的人更在乎你回答的方式。不懂装懂或者差不多解释一下、敷衍了事的态度,全都会被对方看在眼里。
4.在危急关头能够打动对方的是为了挽回局面而拼尽全力的姿态,是直面问题不试图蒙混过关的态度。失败和危机其实是取得对方信任的好机会。
5.在工作中只会附和别人,或常给自己找借口,都是因为自信心不足,这样往往会降低别人对你的评价。比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有勇气的人更重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交流的第一步。
6.在明明有很多发言机会的场合一言不发,给人的印象一定是负面的。不发言、不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人,别人有机会时,一定不会首先想到他们。
7.人际交往中,学会保持恰当的距离很重要。不要轻易被他人笼络,要注意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知道那些必要的、正确的、从正式渠道获取的信息就足够了,多余的信息反而有可能使你做出错误判断。
8.交流工作时,要注意给对方三种感受,分别是“认同”“信赖”“接受”。
9.在演讲之前,我一定会确认三个关键点:我们的提案“是否能让对方产生利益”“是否能实现”“是否符合对方的理念”。
10.演讲的铁则是,把想说的主题集中到一点上,简洁明了传达对方必须知道的事。
11.提案时一定要亮出能促使对方做决定的证据,数据只是证据的一种。数据很有说服力,但如果加上自己亲自确认的、切身体会的内容,会更具说服力。
一行精华:
学会转念:失败和危机其实是取得对方信任的好机会。
学会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要轻易被他人笼络,注意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
注意三种感受:“认同”“信赖”“接受”。
触动,反思,改变:
1.失败即机会,体现了“反脆弱”的思维模式,这需要努力锻炼自己切换不同思维角度去进行转念的能力,以便从看似绝境中找出一条新路来。
2.大胆表达和保持客观,不被笼络,其实核心本质是相通的,就是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独立性和理性。既不人云亦云,也不偏听偏信。
3.演讲和交流都是希望对方能“听我的”,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做到“听你的”,即从对方的思维角度去想问题,从而才有可能引发对方的认同,乃至信赖和接受。自我中心的自说自话,是不可能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