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蚁美厚,(1909年11月23日-1994年5月29日),原名美扬,泰文名蒙昆·喃达蓬(意为“大海予我福禧”),广东澄海人,泰国侨领。
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常委等职。
他旅居泰国知名侨领。在泰国期间,他团结华侨,支持国内抗战,支援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曾在侨务部门协助人民政府做团结、动员华侨和归侨工作,支持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中泰友好工作。
二、生平经历
时间相关经历
1909年11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南畔洲一个贫农家庭
1922年冬旅泰著名侨领蚁光炎回故乡南畔洲省亲及办公益事业,认领美扬为义侄
1925年春年满16岁的美厚被接到泰京曼谷,从学徒、勤杂做起,接受老华侨艰苦创业的传统教育和实际锻炼
1936年开始成为叔父蚁光炎的重要助手,叔父让他掌管光兴利船务公司的财政,往后,叔父又让他担任光兴利船务公司经理。
1936年10月19日对召开悼念鲁迅先生大会也很关心,曾亲临会场协助检查准备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旅泰华侨各界抗日联合总会”,积极向侨众和侨社上层分子宣传团结对敌、一致抗日的救国道理,协助蚁光炎主席在侨社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将其叔父募得部分捐款和抗战物资设法送到香港廖承志办事处。当时侨社中的抗日进步力量,也是通过蚁美厚先生同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蚁光炎联系的。
1938年秋《中国报》就是以陈恒奎、李其雄、郑午楼、蚁美厚、余卓桑五位代表人为股东,而由法律顾问陈绎如向泰国政府登记注册备案的。
1939年11月21日叔父蚁光炎遇刺身亡,当蚁美厚得悉叔父蚁光炎是被日伪指使的凶手暗杀之后,默默地站在蚁光炎的遗像面前立誓:“阿厚坚决继承叔父的爱国遗志,踏着您老人家的血迹前进,继续从事和努力完成叔父未竟的各项事业,以慰叔父在天之灵!”
蚁光炎遇刺后,蚁美厚被选为泰国中华总商会常委,并兼任其他社团的职位(如泰华报德善堂董事,曼谷华侨医院董事,泰国潮州会馆执行委员,泰国澄海同乡会理事。等等)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曼谷登陆,蚁美厚先生和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张兰臣、泰国中华总商会法律顾问陈绎如等人一同避入素攀,拒绝与日军合作。后来,局势比较稳定,他们才从素攀返回曼谷。回到曼谷以后,蚁美厚即与地下抗日进步力量进行联系,保持经常的接触
1945年12月18日担任泰国建救总会会长
1948年黄声、冯剑南等人陆继回国,民盟泰国支部主任委员由卢静子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吴仁安担任,蚁美厚先生继续协助民盟在侨社中开展上层的爱国统战活动。
1949年6月初蚁美厚先生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和肩负泰国广大爱国侨胞的委托,准备取道香港前往北平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和共商建国大计,他决心放下一家,毅然踏上归国的征途。
1949年9月下旬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
1949年10月1日他和陈嘉庚等人一起登上天安门,时年仅39岁,是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侨领中最年轻的一位。
1949年11月底奉命南下广州工作。当时广州解放伊始,粮食和各种日用品紧缺,群众生活困苦,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又来轰炸,老百姓深感不安;
几个月来,蚁美厚和邓文钊、魏孟昌等为此奔波于港穗间,有几次险遭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炸死。后来,蚁美厚终于通过泰京五福轮船公司董事长卢瓞川、总经理陈振敬、副总经理苏永奎购运几批泰国米,投入广州市场,供应民食。
1949年底任中央侨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4月海南刚解放,青黄不接,粮食匮乏,米价上涨,人心浮动,蚁美厚在叶剑英的授意下,赶紧与泰京五福轮船公司联系,及时把大批泰国米运往海南岛济急。
1951年初广东省商业厅组织华侨港澳投资成立一家“义益行”,由蚁美厚担任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是魏孟昌,董事长是苏永奎。“义益行”在“华企”的指导和扶掖下,迅速开展各项业务活动
1951年冬蚁美厚穿上军大衣、满怀激情地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担任慰问团第九分团副团长,在冰天雪地中亲切慰问正在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团返国后,蚁美厚顾不上休息,急切地奔赴广东各地,作为时一月的巡回传达,向各阶层人民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前线英勇杀敌、流血牺牲的动人事迹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鼓励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
1953年任全国工商联常委兼广东省工商联常委
1953年
-
1955年
任广州市侨联第一届至第三届主任,同年被选为广东省侨联主席,此外,他还担任民盟广东省常委
1955年任广东侨务委员会副主任,也是筹组广州市归国华侨联谊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56年任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委员会委员;
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华企”、“义益”也参加公私合营,蚁美厚先生担任新组成的“广东华侨投资公司”副董事长,继续发动和争取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回国投资。他也是创办北京新桥饭店的发起人之一。
1958年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79年春天蚁美厚随代表团赴泰国访问,时隔30年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曼谷家中,祖孙三代享受骨肉团聚的天伦之乐。但在亲情和祖国的事业面前,蚁美厚坚定选择回国继续参与建设,并劝说金素娟带孩子一同回中国。最终,金素娟被蚁美厚说服,答应把泰国的家业交给子女后回国与他团聚。
1988年8月中旬北戴河风和日丽,邓小平在会客室接见蚁美厚。蚁美厚代表三千多万华侨华人向邓小平问候,并简要汇报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港澳台胞率先来大陆投资设厂和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等所做的贡献。
三、所作贡献
在蚁美厚的人生长河中,一个“侨”字紧紧伴随他左右。从远赴泰国成为侨领,到归国从事侨务工作,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蚁美厚与侨联息息相关,可以说他人生的主要历程是在侨联度过的。侨联的历史,特别是广州市侨联的历史应该始终铭记蚁美厚。
(一)蚁美厚是泰华建救总会会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拯救饥馑中的同胞和重建祖国,素有爱国光荣传统的泰国华侨在“反日大同盟”的基础上组织“泰国华侨各界建国救乡联合总会”(以下简称“泰华建救总会”)。“泰华建救总会”的宗旨是救济祖国灾民,促进祖国和平、团结、民主、统一和建设独立、自由、富强、幸福的新中国,提倡中泰人民友好亲善,关心侨居地的社会福利和开展救灾工作,扩大侨社爱国大团结。
“泰国建救总会”于1945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由蚁美厚先生担任总会会长,郑文誉(泰京“老长发”号经理)担任总会副会长,符德谦(金蛇药房主人黄有鸾的妻舅)担任总会常委兼财政,杨世瑞担任总会总干事,王湖担任总会副总干事,总会秘书长初为曾冰,后为潘镒。泰国每个府都有“泰华建救总会”的分会,正式会员达10万人(实际是10万户),此外,“泰华建救总会”还拥有许多团体会员,可见其广泛性和群众性。“泰华建救总会”的会址设在泰京四丕耶路,是由总会会长蚁美厚先生向昭坤·披耶玛海租赁的。
“泰华建救总会”成立后,与国内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香港何香凝、彭泽民、蔡廷锴领导的“华南救济协会”、新加坡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取得联系和配合,共同做“建救”工作。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等都先后担任过“泰华建救总会”的名誉会长。
蚁美厚先生积极向应宋庆龄主席的号召,在侨界发动救国救乡义捐和福利基金义捐,把募捐到的大部分钱物,通过“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和“华南救济协会”转到国内,为救济祖国难民和支援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在“泰华建救总会”成立的第一个年头中,救国救乡和福利基金义捐共得泰币100万铢,这在当时是一个颇大的数目。其中大约70%寄交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和何香凝、彭泽民、蔡廷锴领导的“华南救济协会”,此外,还委托冯尔和先生转交南京蒋夫人宋美龄捐助孤儿保育院国币500万元(折合当时泰币52500铢),捐助汕头存心善堂国币1000万元(折合当时泰币10万4千铢),汇香港培侨学校救济失学儿童港币1万元(折合当时泰币 48000铢),等等。在往后的几年中,“泰华建救总会”继续以发动救国救乡和福利基金义捐所得除汇寄各有关团体外,一部分捐款则用于泰国的社会福利事业。
“泰华建救总会”在泰国华侨爱国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1.它是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平、民主、独立、自由和中国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富强幸福的新中国的形势下建立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2.“泰华建救总会”的成立,是继抗日战争以后,旅泰侨胞爱国传统的又一次大发扬;
3.它是配合宋庆龄主席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和何香凝、彭泽民、蔡廷锴等领导的“华南救济协会”以及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共做“建救”工作,切实有效地做了一些救灾工作,在国内各灾区赢得很高的声誉;
4.“泰华建救总会”的成立,在泰国侨社吹响了要求和平、团结、统一、民主的号角,对于提高泰国华侨的民主觉悟和在侨社形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起了动员和组织的作用;
5.“泰华建救总会”在争取中泰开明人士的同情和支持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效。如国民党政府派驻暹罗的第一任大使李铁铮先生就支持过“泰华建救总会”并为“泰华建救总会”题词,“建国必先团结、救乡即是爱国”,李铁铮先生还亲临参加“泰华建救总会”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许多泰国当地政府要员等都支持过“泰华建救总会”的成立和开展工作,并且纷纷在“泰华建救总会”成立一周年纪念刊上题词;
6.“泰华建救总会”也为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过力;
7.“泰华建救总会”在战后恢复和发展泰华侨民教育工作方面,也起过作用。如“泰华建救总会”通过各分会和团体会员协助各埠府华侨恢复和发展的华校有几十所,入学学生人数多达几千人。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曼谷出现的著名的南洋中学(1946年2月—1948年6月),就是以“泰华建救总会”的名义组织创立的,“泰华建救总会”会长蚁美厚先生就是南洋中学建校的负责人,而南洋中学的实际主办者,则是“泰华建救总会”的团体会员“泰国华侨教育协会”。
为了促进祖国走向和平、团结、民主、统一,配合祖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反对法西斯独裁统治以及要求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呼吁,海外各地侨胞纷纷响应。蚁美厚先生在爱国民主思想的推动下;以“泰华建救总会”会长的身份于1946年夏天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泰国支部的筹组工作。
1948年,黄声、冯剑南等人陆继回国,民盟泰国支部主任委员由卢静子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吴仁安担任,蚁美厚先生继续协助民盟在侨社中开展上层的爱国统战活动。
(二)蚁美厚奉命南下工作
1.解放初期
1949年11月底,蚁美厚奉命南下广州工作。当时广州解放伊始,粮食和各种日用品紧缺,群众生活困苦,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又来轰炸,老百姓深感不安。
为了尽快稳定社会秩序,解决群众生活,中共华南分局负责同志叶剑英、方方等亲自找蚁美厚和邓文钊、朱竟之、伍治之商量,希望他们设法从国外组运七万吨大米和大批日用品来穗。几个月来,蚁美厚和邓文钊、魏孟昌等为此奔波于港穗间,有几次险遭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炸死。后来,蚁美厚终于通过泰京五福轮船公司董事长卢瓞川、总经理陈振敬、副总经理苏永奎购运几批泰国米,投入广州市场,供应民食。
在这期间蚁美厚和邓文钊等还为解放大军进军海南岛筹备了一些军需品。1950年4月,海南刚解放,青黄不接,粮食匮乏,米价上涨,人心浮动,蚁美厚在叶剑英的授意下,赶紧与泰京五福轮船公司联系,及时把大批泰国米运往海南岛济急。由此可见,解放初期蚁美厚在协助中共华南分局稳定广州和海南局势方面,是有所建树和贡献的。
2.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亚某些国家有排华活动,许多难侨回国,亟待安置,这时蚁美厚担任全国救济总会委员兼广东救济分会副会长,积极配合中侨委进行接侨和安置工作。在新中国海运业尚未开展和受当日国际外交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蚁美厚再次通过卢瓞川、陈振敬、苏永奎租用“五福轮”接运马来亚和印尼的难侨,他们的船只成了解放后第一批驶进汕头港和海口的客轮。
1950年2月,在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长饶彰风的直接领导下,由广东省商业厅副厅长邓文钊出面组织“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企”),它是广东省、也是中国第一家吸收华侨和港澳投资的合营企业。“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董事长负责制,董事长是邓文钊,副董事长有蚁美厚等四人。
1951年初,广东省商业厅组织华侨港澳投资成立一家“义益行”,由蚁美厚担任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是魏孟昌,董事长是苏永奎。“义益行”在“华企”的指导和扶掖下,迅速开展各项业务活动。
为了配合国家恢复国民经济和反禁运、反封锁的行动,“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义益行”在其成立初期,专做进出口生意,实际上是以侨商、港商的名义从国外购买和运进被美帝封锁的禁运物资,也即抢运新中国所急需的工业物资和军用物资,如交通器材,轮胎、石油、橡胶、小五金、科学仪器、西林油、肺针、医疗设备、军需品等等。“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后来也逐步投资经营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厂和大型饭店及百货大楼。
“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义益行”在促进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先后由“华企”和“义益”组运出口外销的土特产创汇几千万港元。在解放初期国家缺乏外汇的情况下,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创汇数字。
3. 抗美援朝时期
抗美援朝初期,蚁美厚的夫人金素娟从泰国汇10万港币给蚁老,他全部拿来购买公债。当时有人笑蚁老说:“为什么不拿来投资,不也同样可以帮助国家吗?”蚁老简单回答:“目前国家财政有困难,又缺外汇,购买公债更能直接帮助国家解决困难。”赤子之心,为祖国深谋远虑,由此又见。后来,他又捐一笔款和医药支援抗美援朝。有感于蚁美厚的爱国精神,中侨委主任何香凝于1951年2月偕另外3位名画家,分别画竹、梅、兰、菊于一帧赠给蚁美厚,作为“美厚先生爱国纪念”。
1951年冬,蚁美厚穿上军大衣、满怀激情地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担任慰问团第九分团副团长,在冰天雪地中亲切慰问正在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团返国后,蚁美厚顾不上休息,急切地奔赴广东各地,作为时一月的巡回传达,向各阶层人民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前线英勇杀敌、流血牺牲的动人事迹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鼓励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这都表明蚁美厚是与中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的,他实践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座右铭。
4.20世纪50年代后
此后,蚁美厚积极在侨务部门工作,做了大量团结海外华侨和促进中泰友好的工作,并且动员华侨回国参加建设。
从1949年底起他任中央侨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任广东侨务委员会副主任,他也是筹组广州市归国华侨联谊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从1953年至1955年任广州市侨联第一届至第三届主任,同年被选为广东省侨联主席,此外,他还担任民盟广东省常委,从1953年起任全国工商联常委兼广东省工商联常委,1956年任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广州50年代一些“侨”字号的企业、工厂、大厦、酒家、学校以及华侨新村的筹建和落成,大都有蚁美厚先生的一份心血。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华企”、“义益”也参加公私合营,蚁美厚先生担任新组成的“广东华侨投资公司”副董事长,继续发动和争取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回国投资。他也是创办北京新桥饭店的发起人之一。
(三)蚁美厚促进中泰友好
蚁美厚于1925年春初到泰国,叔父蚁光炎就要他认真学习暹文,起初请一位华裔教师在夜间到家里教他学习暹文,后来又送他到俊才夜校与成年华侨一起学习暹文,以便掌握同泰国人民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他在第二故乡--泰国生活一段时间以后,叔父蚁光炎逐步介绍他与当地的中泰知名人士认识,广交朋友,经叔父介绍他认识的中泰知名人士和老前辈。
往后,蚁光炎还带他到泰国内地周游,了解泰国各府的风土人情,蚁光炎希望他既要热爱祖国,也要热爱给予华侨谋生机会和安居乐业的第二故乡。蚁光炎还经常谆谆教导他:“要十分珍视中泰友谊和关心泰国人民的疾苦,要为侨居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福利事业多作贡献。”
四、重要精神
蚁美厚先生是一位值得纪念的爱国侨领,他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爱国精神
关心民众疾苦
忠贞不二的民族气节
卓绝的领导能力
为中泰友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