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师姐夫聊天,彻底打通了我职业发展规划的任督二脉。感觉整个人被掏空了,原来辛辛苦苦努力构建的理想信念框架完全被拆散了,脑子里空了,整个人恍惚了,中午居然在车上大睡了一个半小时(中午只睡一刻钟的),下午继续恍惚,写这篇文章的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还有点恍惚。
一、我的困惑
从16年11月份开始学习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以来,学习势头一路高歌猛进,开始大量看书,跑步变成了生活必需的一部分,每周20-30公里,开始每周坚持5000字写作,改进并坚持记日记,投资学习也慢慢走入正轨,元旦后开始学英语。工作上也认真钻研,效率极高,进步明显。思想上的进步分为两方面:一是通过学习李笑来老师的课程升级了大脑操作系统,理清了很多模糊甚至错误的基本概念,二是通过写作想明白了很多事情,特别是自己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很具体的事情。总之,身体状况、精神面貌、思想觉悟大幅提升,整个人焕然一新,包括和父母、老婆、孩子相处都更和谐了。
但心中始终有困惑,始终有迷茫,总感觉被困住了,无从发力。
这周休假一周,加上周末9天,计划把想看又没时间看的书好好看一看,大补一下,列出来的清单有15本书。休假第一天就用一整天时间把《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重新读了一遍了,近20万字,结果下午就已经头昏脑胀,其他的书也不想再看了。对于投资研究也是,强迫自己学习,不断强化信念,研究了很多个股,看了很多书,还写了些东西,理论也不断升级迭代,但总觉得动力不足,断断续续的,始终没有象跑步那样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并完全融入生活。对于工作选择也是,没有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一会儿想着转,一会儿想着留,总是在犹豫摇摆,对未来是迷茫的。
二、一个电话的冲击
昨天突然有一句话从心底冒出来:不偷懒是最好的偷懒,不功利是最大的功利。于是给师姐夫发过去,电话就打过来了,接着就是一个小时的长聊,结果就是我的信念框架被颠覆。
师姐夫首先在电话中分析我当前盲目学习的问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很多人错误理解了这句话。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这样的:要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学老学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样,完全本末倒置了吗?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师姐夫分析我困惑和迷茫的原因:一是盲目地学习太多知识,没有框架,知识是散的,没有应用,无法发挥合力,同时内心还总是困惑迷茫,活的很累。二是因为没有主业,或者说主业不突出,因此也没有体面的收入,总是为生计操心,无法保障家人和支持自己的其他研究和爱好,因此学习其他领域底气不足。
建议:一是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平台,转地方,走技术路线,走专家路线,努力在这个平台做到最好。先在一个行业做到了顶尖,如果还有兴趣和精力,可以再读一个博士,拓展别一个领域,这才是拓展其他领域的正途。二是给自己找一个团队,读博士,享受科研的快乐,在某一个具体方向把自己提升到最高层次,同时也是给自己再找一个家,师兄弟抱团发展。要把工作和读博统一起来,形成发展合力。读博的专业要和工作挂钩,要读在职的博士,不能脱产影响工作。
三、观念的修正
原有认为读博士就是学理论,就是脱离社会。现在才发现读博士是提升层次,是更高的平台,是抱团发展,是多维攻击。
原来想的是如果能保留身份就在现在单位继续好好发展,不能保留身份就转,等待观望。现在想明白了,现在正式人员的编制减少,如果保留身份就是走行政路线,当领导,我是不擅长的,而且政治生命是短暂时;转改文职又不愿意,那结论就很明确了:不管怎么改,能转就转,越早越好。
原来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投资,深度研究锂电行业,想弯道超车。现在才发现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金都没有,哪来投资啊,主业都没有做好,却总是关注副业,舍本逐末。学习投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是必须学习的也是越早学习越好的,但一定要摆正位置,先把主业干好。
原来学习了李笑来老师的很多内容,常常折服,还有其他网络上的牛人,看了这些人靠自己的努力迅速成长的经历,非常羡慕,也一直在仿效和追求。但我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是在体制内的,这些人都是体制外的。体制内虽然有体制的约束这个劣势,同时也有体制带来的好处,比如资源和机会,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如果我个人能力能够迅速成长,同时又有单位的平台和资源,那我不就会发展地更快么?
四、问题的解决
一是学习的目标性不强,为了学习而学习。就是庄子提醒书呆子的情况,一直在学习学习学习,没有目标,没有体系,感觉总是有学不完的知识。本周想花大块时间看15本书更是这个思维。这样会搞死自己滴,殆矣!
解决办法:书贵精不贵多,每天读书不要超过2个小时,一个月精读一本书就好。写作是输出,不算在2小时内。英语是专项技能,是基础技能,也不算在内。这些任务都完成了,其他时间就陪家人陪朋友,就看连续剧看电影,就陪我儿子坐地上玩。
二是没有学以致用的平台。我养成了非常好的工作习惯和效率,工作中注意质量,注意效率,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但单位平台太小,工作内容都是10-30万的零星工程,甚至工程都算不上,数量还少,所以总感觉是被困着的,不能发力。
解决办法:转,给自己找一个能施展的平台,有足够的锻炼的机会。
三是缺少向上提升思想层次的空间。坚持锻炼、坚持看书、坚持写作、坚持学英语、坚持各种学,但没有一个集中发力的点。就是倒“T”字知识结构,下面那一横有了,但那一竖不长,没有高度,再怎么折腾,都是在平地上。而且没有一个系统的框架体系,完全自学,想到什么学什么,没有方向,也没有人指导,就会很累,还可能跑偏。
解决办法:读一个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博士,把那一竖加长。
四是缺一个有力的团队支持。研究生导师是非常好的老师,非常关心我们,师兄弟们也很和睦,但导师在南京,太远,没办法给我提供支持,没办法抱团发展。我常遗憾,如果教授在成都就好了。
解决办法:读博士,在成都再找一个学业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