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获取需求→分析需求 → 描述需求”这三步,将“用户需求”转换为“产品需求”。之前我们已对第一步“获取需求”进行展开研究,文章地址:获取用户“真实需求”。
本文则将对第二步“分析需求”进行展开,这一步可以被认为是“用户需求”转换为“产品需求”中最关键的步骤。“分析需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对每个具备可能性的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细节化地分析,验证、量化、确立需求。阶段二:对获取到的全部需求进行筛选、排序、目标用户分级,提炼出产品所需需求。
文章目录:1)需求分析2)需求提炼
一、需求分析
目的:验证、量化、确立需求
从各种渠道获取初步需求之后,我们需要以更严谨地方式验证需求是否存在,目标用户是否存在,并对用户需求的目的、行为和原因进行量化,为后续“需求提炼”奠定数据的基础。
我们常用的验证量化需求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该图从“定性与定量”,“描述与操作”这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形成4种验证需求的方法,其中“定量”向的方法又可以帮我们量化需求。
1)定性地描述:用户访谈
步骤:目标设定→提纲设计→用户筛选和邀请→现场访谈→结果汇总与分析→确立需求
2)定量地描述:调查问卷
步骤:目标设定→问卷设计→测试→问卷投放→结果汇总与分析→确立需求
3)定性地操作:可用性测试
步骤:目标设定→测试准备→用户邀请→测试执行→用户访谈→结果汇总与分析→确立需求
4)定量地操作:数据分析
步骤:目标设定→代码植入→数据收集→结果汇总与分析→确立需求
工具:需求分析画布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4种验证量化需求的方法,都需要进行“结果汇总与分析→确立需求”,这就是需求分析的核心,我们可以采用需求分析画布这种工具,协助我们“更具结构性、更全面”地对每个需求进行拆解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分析需求主要从“业务”和“用户”两个维度入手。
业务的维度:
业务需求:初始的业务层面的需求
业务目的:初始需求业务层面的真实目的
业务目标:根据目的拆解并选定业务层面的目标
衡量指标:根据目标拆解并选定产品层面的指标
用户的维度:
目标用户:用户描述
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描述
影响用户做出决策的关键因素:动机+担忧+障碍(行动的动力+行动的疑虑+行动的阻力)
二、需求提炼
1. 过滤需求
排除用户不合理需求、小众偏门需求和没有应用场景的需求。
可以根据需求的大小、需求的全过程、需求的一致性来决定做与不做。
需求的大小:用户体量大的需求为大需求。产品忠实用户的需求为大需求。小需求要谨慎决策或者不做。
需求的全过程:产品要满足该需求相关的全过程。产品的竞争力来自加强超出产品边界的需求全过程的满足。
需求的一致性:①如果是新产品立项,需要判断新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向与原有公司的能力与优势是否一致;②如果是产品新功能,要判断新功能是否在用户需求的主线上,而且是否必须增加,还是可有可无。因为不是产品功能越多,产品竞争力就越强,产品的竞争力来自需求主线功能的强大。
2. 排序需求
在上述定量分析中数据的支持下,根据用户需求的次数、用户需求的比例、以及用户所反馈的重要性,进行需求的排序。
也可参考常用的需求排序模型加以判断,譬如KANO模型(简化版):
必要:如果功能存在用户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但不存在会不开心,说明这个功能是要满足基本需求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痛点』。
期待:如果功能存在用户很开心,功能不存在用户很不开心,这就是满足用户最直接、最明显的需求了,是用户内心已有期待的。
惊喜:如果功能不存在的时候用户并没有感觉,说明这个功能用户之前没有预期,但功能存在用户很开心,也就是说达到了惊喜的效果。这就是小米常说的『惊喜点』,所谓让用户尖叫的功能。
任何需求都可以分为『惊喜型』、『期待型』和『必要型』。
3. 用户分级
每个需求都有其相对应的“典型用户”,通过上篇文章中对典型用户“用户描述”的3个维度,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级。具体级别划分和级别定义可根据业务需求自行定义。示例:新手用户、普通用户、真实用户、付费用户、忠诚用户。
THE END~
参考文章:
[1] 《用户力》——郝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