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丹思心舞
【个案总体情况】
来访者觉得自己有强迫症,从高中开始经常一件事要重复做很多次,比如重复走已经走过的路和楼梯,重写写过的字,把东西放在同一位置,不然就会焦虑,认为自己身边人会发生意外或者自己的未来会变得糟糕。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正常,但是在人际交往上敏感多疑,无法跟人建立深入的联结。
咨询师从叙事疗法的角度,对问题故事有相对清晰的探索,但是有被困在问题故事当中,难以发展支线故事的感觉,寻求叙事取向的督导。
【咨询理论/技术/方法】
咨询师尝试着采用叙事疗法,出现了卡点,督导补充了精神动力学的一些概念化理解,同时指导了问题故事和支线故事的引导方向和提问技巧,通过现场过逐字稿,启发和示范了更多的提问技巧。对于咨询师如何利用叙事的理念走出无力感也有好的启发。同时,督导还从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适用和配合给了指导意见。
利用问题故事外化问题:将复杂问题“打包”,让来访者命名,比如在这个个案中来访者把“强迫”比作“石头”,让来访者谈感受和这个“石头”对自己的影响。这样能将人和问题分开,将问题外化。
利用支线故事丰厚人生:支线无处不在,注意及时、敏感地捕捉支线,帮助来访者打开视角,看到更多的资源和可能性、更广阔的、多元的人生。
【个案概念化】
1、基本诊断
综合来访者的情况,有强迫思维和行为,但没有到强迫症的程度。在依恋关系上,有些疏离型表现。
2、形成原因
来访者的强迫思维和行为,跟长期在家受姐姐批评、挑剔等有关,是外界的控制和内在的反控制形成的冲突,是对不确定感的习惯应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来访者减缓害怕犯错的焦虑。
来访者的疏离型依恋模式,跟早期来自父母的照顾和肯定缺失、而更多接受的是分离、批评等负面的体验有关。
3、咨询方向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应该步步紧贴来访者讲述问题故事,不带主观预设和评判;层层递进就支线提问,理解一个立体的多面向的鲜活的人,同时帮助来访者自己打开视野,看到更丰满和有力量的自己、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自我反思与经验学习】
对叙事疗法有基本的了解和兴趣,但还没有系统应用,这个个案从叙事的两个基本概念——问题故事和支线故事展开,将外化、解构等技术糅合进去,并讨论了逐字稿的细节,对我理解叙事疗法的核心并尝试应用是个很好的启发和示范。
从个案的学习中,我体会到问题故事与支线故事的关系:问题故事好比是一个初始的原型构想和素描基调,支线故事好比是不断涌现的用于完善和改写故事的丰富素材和添加色彩,这个故事的作者就是来访者本人,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当一个陪伴者、启发者的角色,适当参与到构想和素材的整理和提醒当中,但来访者始终是中心、是主人。
【咨询建议】
咨询师是科班出生、很专业,在引导问题故事上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并取得效果,也意识到了下一步要跳出问题故事的过深卷入,而努力丰厚支线故事。通过这个个案的学习,我们可以共勉:保持对此时此地来访者呈现和表达的所有支线线索保持敏感,及时从叙事理念视角进行提问式引导,启发来访者自己完善和改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督导金句】
支线永远比问题多,人永远比问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