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内审经验——审计参与开标,形式大于实质!
公司认为,让审计部参与招标有助于提升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降低舞弊概率。
事实上,执行的咋样呢?
一、只参与开标?
审计能参与整个招标过程吗?
能参与和影响供应商入围、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吗?
就算你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招标施加了影响力,你还独立吗?
有些公司的小可爱们,在多方博弈下就定下了:审计必须参与开标,但不参与前后采购程序,比如:供应商考察、入围、二次报价和合同。
只参与开标,是个什么章程?
就是等开标时,把审计人员叫过来,让供应商拿着打印好的投标书,现场一个一个撕开,告诉你:我们报价是啥?
顶多,你可以问一些能想到的问题:你们的营业额、产值、历史业绩等等,然后他们再给你普及一下他们的专业知识。
有时,参与开标,审计人员最大的收获——涨见识!
然后,开标能做到什么?
有打分吗?一般可能会做一个打分,但打分的意义只是参考。
能当场确定谁中标吗?不能!或者极少数情况可能。
因为除了开标当天,后期还有二次三次报价呢?
你可能会问:“不打经济标的分,只打技术标的分成不?”
太天真了!
技术标在供应商入围那一刻就基本决定了,后面一堆流程,就是在拼价格。
图片
二、审计能起到多大劲儿?
作为参与过多次开标的老审计来说,仍旧觉得在浪费时间,一开标就得花半天时间。
有人会问:“不是说采购过程的形式和实质一样重要吗?”
理是这么个理,但你不是“标的”的需求方,也不是采购方,看不懂技术标,甚至还理解不了经济标,只能看数据的大小!
再说,你没参与招程的整个程序,怎么评价它的好坏?
就像只给你看一条女人的大腿,让你来判断她是不是美女?
再白再细的一条腿,也不能保证她上面就一定不是飞机场,不是斜耙子脸?
开标只是采购程序中的小小一环,无论对内对外,开标的“仪式感”估计才是它最大的价值!
三、审计参与的意义在哪呢?
如果采购部门提前将入围资料、招标文件和签疑文件都给你,事后又将中标结果给你,并让你提出意见。
那么,你还有一点点的参与感!
如果,只是在开标当日旁听,说实话,什么玩意儿也听不出来。
最终的意义是:
1.领导的自我安慰:领导觉得审计参与了,招标应该会干净很多!
2.为招标人员背书:招标部门觉得审计参与了,有人背书,不怕人家说我的采购有猫腻。
3.帮其摇人:审计都参与了,我看哪个被拉入招标小组的人,敢不来?
这或许就是,审计被拉进开标最重要原因了!
直白点说,就是对招标部门的一种保护:事后如果审计发现有问题,审计部参与招标了,怎么还能审出来?
图片
四、审计人员参与开标,能做什么?
不管怎么样?既来之则安之,总要做一点事儿:
1.对“招标小组是否到场”一定要做鉴证,起码招标的形式要有!
2.唱标价格,一定要记录,避免开标当时就淘汰性价比高的单位!
3.对于恶意低价投标的(小编曾参与过一次物业公司消防维保招标,人家承诺免费做维保,他本是消防施工单位)一定要做记录。
4.观察投标人,有的供应商只找一两个小孩参与,根本没有投标经验,开标时一问三不知!
有的到场人却是高手,但是高手与菜鸟只代表着供应商的态度或员工组成,并不代表供应商的实力。
很多人打分,只看到场人的临场反应,能说会道的就打高分,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扯的事儿!
5.招标小组成员的态度,小组7个人,有5个都是走过场的,事前事后都不参与,只是现场炫下技,骚包一回,一转脸就忘了参与过这项开标。
6.废标条件的查看:没交保证金、迟到、标书错误、名字印章格式等不合规。可以把关键条件过一下,也不必太较真儿,有时你看到该废的标,招标部门都已经准备好说辞了。
其他的,好像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出来什么。
要想查采购舞弊,必须看全程资料和手续,必须全程参与才有戏。
审计参与开标,其威慑价值可能比实际价值要大得多。
图片
结语
审计参与开标的最大形式是:稀里糊涂地浪费半天时间。现场出的结果,事后用不到!
谁中标?还得看后期的二次、三次报价,以及合同关键条款的谈判来决定。
再说,你只是旁观者,又不在关键文件上签字,你觉得价值能有多大?
亲,多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