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问:什么时候会感觉到孤独?
苏明说:做项目时他指挥大家向东走,总有几个组员硬是要向西走。耽误项目进程不说,还完全意识不到他们蠢在哪里。
音译说:大姨妈了想喝点红糖温水,老公却抱着冰淇淋开心得吃着,还招呼她一起吃。
乐高说:想去领略古代丝绸之路,同伴提出要去坐跳楼机,给钱出去不说,还把自己吓得半死,喊娘了!
斯齐:我想去学考古,爸爸却强制将我的志愿改成了土木。
有种孤独是,尽管我站在你左侧,却依然像隔着银河。
如同我只喜欢橘子,可是你却送我一车苹果。
02
记得李笑来曾经在他的畅销书《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封面页写到“相信我,你并不孤独”。那时我并不是很理解,孤独这种独特的个人感觉,别人怎么可能明白?
有次参加关于声音的工作坊,一位资深演讲教练,分享了如何给声音美容的技巧。他提到两点基础练习:
1是腹式呼吸,感受从丹田发声的气息。二是把自己声音录下来,去听是否舒服。
早在大学那会,我曾和一个医学生讨论过,为什么婴儿和男士多为腹式呼吸,答案我早已忘记,但却一直没忘记提醒自己多深呼吸,可以训练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帮助得到更多的氧气,清醒大脑,对声音散发的力量有巨大的支持,保护嗓子,让声音更有魅力;
四年前,为了能更自信站在舞台演讲,我更是傻逼得把声音录下来,慢慢听,这才看到原来别人听到的声音来是这样子!太不一样了!别人眼里的自己VS自己认为的自己,通过反馈,加深自我认知。
曾经做过的这些傻事,在当时,因为无人理解,总是和自己对话,倍感孤独。而今,看到演讲教练就是这样推崇当初的方法来训练发声,那一刻,我终于与自己和解。我并未想到,原来演讲教练也是以这样的方式不断寻求突破和改变的。
那些曾在很多人眼里异常的行为,一个人坚持着不知所以而产生的孤独,瞬间蒸发。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03
有一个朋友,是MBTI解读师,业余帮助企业招聘时进行人才筛选。普通人也并不了解,这种分类背后的统计学含义。
一个初次见面的学员,聊了10多分钟不到,得知朋友是MBTI解读师,立即用MBTI猜测了这个朋友类型。结果准得爆炸!朋友惊呆了,那一刻就像遇到了知己一样惊喜,特别激动。因为他觉得自己努力坚持的爱好,遇到了懂它理解它的朋友。
理解,说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却那么复杂。
孤独,产生于距离,更是心灵层级的距离。高纬度可以和低纬度对话,低纬度却不一定听懂高纬度,况且有时生活还真不是语言可以讲述清楚的。你只是接触的人群太少,还没有遇到认知纬度更高的人。
04
孤独是常态。在漫长而又有限的时间长河中,忍受或享受那份孤独?
大学时代,当绝大多数人,都是睡到早上10点之后才起来,早上中午吃一段Branch。但也有那么几个人,6点起来,去操场锻炼,晨读,是那么的不合群。也许是为了不辜负这四年的美好赐予;也许是家里经济负担重,不能容忍自己浪费这求学机会;也或许,在早早认清了和同学的不同阶层的真相后,努力一点点缩小差距,去完成心中的英雄之旅。
孤独这种病啊,有两个地方可以治:医院和墓地。
有一段时间,身体极差,差到拿杯水都能感觉手臂肌肉在颤抖。全身的无力感,疲倦,充斥着白天和黑夜。一开始以为是作息不规律导致,即使后来刻意调节了作息,也不能改善这种情况。没办法,我于是去医院做检查。我刚下公交车,到达医院门口,就被来来往往的人流给吓坏了。挂号,交费处全部是排队的人员,老人,小孩,年轻人,中年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不安和憔悴。
我看到一个病人,全身苍白,脸和身上的肌肉全部一个颜色,那种苍白,我永世难忘,像-----死人。第一眼真的被吓到了,干瘦,直立立像一根竹竿一样。他无法行走,被一位大叔抱着出了医院。大叔看起来50岁左右,吃力得抱着病人一步步向前走,中途还停下来休息了一次,直到消失在医院门口。
在三楼化验抽血的时候,旁边一位女的,身边有3个人陪同。她在办出院前的检查,无意中看到她手牌,赫然写着,23岁,流产。她不住地捂着肚子,试图能缓解那手术后的疼痛,但那蹙眉的神奇告诉了大家,她很难受。她离开座位的时候,可能是她妈妈或婆婆一样的人物,撑服着她一步一步往电梯走。
在医院,似乎人们都在用力的求生,却有人依然无法逃离死亡的追逐。
而在墓地,看到的却都是一个个已经故去的灵魂,安详地长眠。对于他们,就算再有遗憾,再有不干,却再也不能有机会去做了。我的姥姥是在疾病的折磨中度过在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她想看到所有儿孙幸福的样子,再也看不到了。死神从未提前告诉她,会在这个时候带她走。
认清真相,每个人都会死,只是早晚问题。
孤独并不是每个人时刻会感受到的情绪,但或许会在某一刻突然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