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十四回,邢夫人就香囊事件派来王善保家的来向王夫人发问。王夫人便说让王善保家的也去院子里“照管照管”。“这王善保家的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心里大不自在”,想要寻个故事,这香囊事件正巧让他得了把柄,又得了王夫人委托,便说:“……太太也不大往园里去,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像受了封诰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自古以来,告密者的小人行为,令我们不啻。可是,历朝历代的管理者却都少不了告密者。他们为了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权力范围,不断安插眼线,当然其中就不免听信谗言,夸大或者扭曲了事实真相。王夫人作为封建家庭的管理者,遇到王善保家的怀揣小人心理告密,但凡理性的管理者听到告密总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可偏偏,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旁边的凤姐:“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个轻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晴雯自此就被王夫人记下,要撵了出去。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王夫人让自己的丫头去怡红院叫晴雯“即刻快来”,还“不许和他说什么”。晴雯机警,被王夫人叫去后,因话儿说到王夫人心上,王夫人稍才放了心,只说:“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
虽过了王夫人一关,但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中秋刚过,晴雯因夜里着了凉,又熬夜补了孔雀裘,病情反复,一直未见痊愈。可偏不知是谁又向王夫人进了谗言,向王夫人讲了素日怡红院姐妹与宝玉之间打闹玩耍的戏言私语。《红楼梦》第七十七回,王夫人亲到大观园,吩咐:“快叫怡红院的晴雯姑娘的哥嫂来,在这里等着,领他妹妹去。”宝玉闻得王夫人亲查,“便料定晴雯也保不住了,早飞也似的赶了去”,只见晴雯“恹恹弱息”,被两个女人从炕上拉下来,“蓬头垢面”地去了。宝玉见王夫人“所责之事皆系平日之语,一字不爽”,虽恨不得一死,却不敢多言。
有人说晴雯的悲剧是自己性格造成的,说王夫人为了清理门户,自是应当撵了晴雯这样的出去。或是一种被封建礼教洗脑的说法。若说只因性格比别人生得不一样了些,就该被体制逐出,那么,这个体制本身就有问题。一个排除异己的体制终将走向灭亡。人不可能千人一面,若真如此,人类的存在将会是多么枯燥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