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朋友圈都在被江苏湖北支援西部减招本省高考生源的消息刷屏,各个群里忽然冒出来一张张各省市招生比例的表格,朋友圈开始贴家长去教育厅游行的图片,连手机都收到10086发来教育部安抚民心的短信。
我没有在这方面有特别细节关注,但我想即便没有支援西部做减招挡箭,也会其他因素往教育考试的不公平上偏斜。我们所经历过的教育考试,本身就是小范围内的相对公平,每个最终拿到文凭走进社会的人都曾一路过关斩将被教育考试上过。
我小学升初中的时候,95年还不像现在要靠划学区升学的,但也经历了一次教育改革模糊阶段的风波。
小学时候我学习很好,但家里很穷,父母一直希望我能一路考上重点中学大学,对于一辈子因为没有文化导致命运不能扭转的五零后父母来说,他们所有的希望都是想让孩子通过读书这枚途径不要重蹈自己的苦日子。
我之前每年都是靠考语数两科分数择优录取才能进省市重点的,轮到我那一年,教育部突然改革要取消小升初统考,改成由班主任推荐学习成绩优秀的去省重点一中,如果没有被班主任选上,就只能去其他二中三中或者更差的中学。
意料之中,班主任并没选我,而是选了比我学习差但是家里有份量的同学。虽然每次我期中期末都没落过前五名,虽然我参加了奥数作文各种竞赛也捧过奖,虽然我的记录里没有任何违纪污点,但是我家没有钱也没有权。
我被挡在推荐大门外和被选上的孩子隔着的这道门的界限,就像每次我去参加竞赛补课后看到接孩子的家长们,我的父亲依着破旧的28自行车蹲在路边抽烟,和对面其他非官即富的父母自然而然的划分了界限,是一样的画面感。
母亲对我说,我们没上一中上其他中学以后也能考上大学,这只是通过同样结果的另一条路。人这一辈子有很多节骨眼,准备好了的该你的就是你的,拐几个弯还是能到,没有准备好就怎么也轮不上你。
不久后就出了历史上轰动的一次家长围攻教育局的事件,教育局以“改革尚未成熟”为由重新恢复了全省小升初的统考,那些曾经抛弃了我们的老师们着急了,因为恢复统考还是要找回这些能考的上重点的孩子帮他们拉实际指标,我因此庆幸又回去参加了统考,并如愿考上了一中。
省重点中学的环境也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学风浓厚,还是有之前小学里学习差到考不到两位数的孩子也能通过交赞助费的方式大摇大摆的进去,当然也有从各个贫困县城里通过努力挤破脑袋拔尖进来的优等生,班里的人数从五十增到六十增到八十,真正考进来的就那么三四分之一,大部分人都是要靠“支援建设学校”的名义进了班级。
这样看来,我已经原谅那个没有推荐我进重点的小学班主任了,毕竟钱进中学口袋里也是进,进小学口袋里也是进,何必为了些没钱小孩的前程瘪了自己的钱袋。
在一中这个神奇的省重点的初高中六年里,学习差距就跟社会贫富差距似的,永远出现中间断层,有学习拼命的,就有学的不要命的,有考个几分的,就有敢考鸭蛋交白卷的。
所有家长都想往一中这个省重点里挤,都觉得进去了就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他们相信省重点的学习风气和教学质量,以为就算考零分只要在一中校园里混一混也能像螃蟹进入阳澄湖洗个澡一样,捞出来裹个盒子价格就不一样了。
他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并不知道朱和墨搅和在了一起,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我有看到曾经门门满分的孩子一步步被墨拉牺牲落了榜,渐渐不求上进没考上大学甚至得了抑郁症毁掉一生,也有看到父母倾家荡产交昂贵的建校费为了差一分两分的孩子进一中,他们也不乏有懂事努力的最终成了赤金,杀出一匹黑马甚至考上了一本。但大多数人都没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学习成绩好的还是能上一本重点,学习成绩差的还是能靠家里的钱搞个大学上上,有钱甚至可以混个外国的洋学校的证。
我看到了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看到了成长叛逆期内心的力量对环境的相融和抵抗,但真正能走什么样的人生最终还取决于我们是否成熟的内心。
2001年我那一年高考不是“减招”而是第一次赶上了大规模“扩招”。
那是个好的时代,大学的门槛突然降低了,多了50%的名额让很多人赶上了车,50%是个天量的数字。那也是个不好的时代,因为扩招的结果,等待我们的是毕业后汹涌的大学生必须第一次面临找饭碗的竞争。
你可能和在同一个国度用同一张试卷经历过同样十二年寒窗的同学上同一所大学进同一个专业,甚至睡同一个寝室,但当看到你的录取总分数都能比对方高出一百分的差距时,你也会感受到京津沪等地域性优越感带来的冲击,高考原来也不过是狭隘意义上的公平考试而已。
大学像一座被高考教育禁欲了十二年放出来的游乐场,很多人都不想再碰厚厚的课本和没完没了的考试学习了,但也有在十八岁突然成熟开窍的早早就为未来人生做好了铺垫规划。
我有看到曾经考超重点线百十分的优秀学生大学打游戏打到退学的,也有看到认真思考人生未来有力量重新改变专业选择的,我有看到在懵懂青春为了不值钱的爱情跳楼自杀断送一生的,也有看到利用别人玩的时间参与社会工作早早积累了经验毕业后被很多公司抢着要的。
那第一文凭的意义终于还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一个能力特强优先拿到offer却没拿到学位证的同学来苏安顿好后,被发现没有学位证而赤裸裸的被HR挡在了大门外,第二天他就不得不继续去人才市场重新找工作。我当时觉得他好可怜,一个能力那么强的人却因为一纸文凭被刷掉了,然而几年后,他已经成了身价不菲的创业公司老板。
那张追寻了十二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却又被玩弄掉的一纸学位,最终还是要靠能力说话才能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结局难料的小说,这个世界善意的一面就在于,我们在每每想为不公平发声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不得不为此前进的动力和缩短差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