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近来每每节气都手痒要写一篇,夏至已过三日,杂草文一直没空完成。昨天于图书馆啃书听雨,今天困于房间听雨,咬咬牙想着必须努力补上。南方的雨总是兴起就下,尤其端午夏至以来,随时随地且大的匪夷所思,深以为这是天上的神仙在拧被单,好几百人呼儿嘿呀,就和拉纤的船工一样,把天水全送给人间享用了。Ps: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这是不以人的力量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或许我们只能被动去接受这天降甘霖。此时的表情是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你感受一下。 说起夏至就不得不提到礼记的注解,即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节气里我能想的最盛大的也就是夏至和冬至,大概因为他们是一曲终章的转折点,夏至阳气为一年最盛,昼最长而夜最短,而后阴气渐生渐长到冬至为一个循环结束。两个阴阳两极的极点当然引人瞩目,两仪之美,中华文化最早就有这样辩证的平衡,简约的智慧,真是让人慨叹!话说在古代冬至是有年假的,夏至有大型的祭祀活动,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到目前流传下来的主要是各地风俗,作为吃货的我当然主要对吃感兴趣。一般来说北方都是冬至饺子夏至面(打卤面和炸酱面等),而比较和谐的是夏至时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饮食习俗也是以面为主。大概面比较养胃,苦夏之时人脾胃较虚弱,面较米性温易于消化,故而被全国大部分地区选作夏至首膳也是当之无愧。说起丰富有品有层次的吃,还是江浙比较精致,夏令有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的说法:地三鲜分别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这些看着都是鲜灵灵的夏天的味道,暑气热燥中的清凉和饱满充溢的的幸福,小时候课本上的什么杨梅荔枝杨桃柚子北方都很少,真是羡慕南方的小伙伴儿吃杨梅牙都酸的咬不动豆腐,我们吃的是腌渍的蜜饯:大概叫汾煌雪梅之类的,上面很多化学成分哈哈。 废言甚多,已然饥辘,提及夏至就不得不提到苦夏,无论是南方的蒸腾溽热北方的烈日烧灼,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难受的。药食中莲子苦瓜这些带有苦味的东西可以护心,乌梅甘草五味子煎煮的酸梅汤有利于生津固表。礼记中夏至相关的半夏木槿就很好听了,而荷叶麦冬洋参甘草等更是美好,对于经常喜欢去药房闻中药的我真的再好不过了。在这样的季候下我们反而要保持静心安然的清淡的饮食,就像口中含的那淡淡的苦瓜的味道和参的苦香,热灼反而教会我们淡泊。每每提到这个节气便会想到那如水田般延展到天际的荷叶在热风的卷抚下依然站成了一片清凉,托起盛放的大荷小荷,芙蓉之姿菡萏之美,在雨下在骄阳里在清晨的池塘和夕照的金线里兀自开放。也只有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以誊写这样的美景。冯骥才先生在他的苦夏里提到:“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黏在书桌前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诙谐打趣又不失认真的向我们描述着他所热爱着的夏天,在炎炎苦夏里“激情迸发心境盎然”的专注写作的老一辈文学家让人心生敬意。 夏至,净透湛蓝的天际是它不饰粉黛的清水芙蓉面,雨是它高昂呼啸迂回低婉的歌,雷电是它金石铿锵列缺霹雳的节奏,漂浮在天上的云团是它的且行且缓的飘逸注脚,自在的季节,不爱掩饰的热烈,至情至性,就像美人林青霞在东方不败的中一袭红衣仰头喝酒的那种惊艳再配上笑红尘一曲的那样洒脱不羁的感觉。 最后请允许话痨卖萌一下:各位小伙伴,你们的夏至雨季新歌曲库已上线,偶尔无限播放偶尔单曲循环,记得洗好耳朵带好大雨伞小雨靴洞洞鞋等工具逐一欣赏,请注意查收。愿大家保重身体,安康愉快,喜欢上我们的夏至时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