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从大学穿过回家,看到那些在校园里嬉戏打闹的男生女生,我对千少不由地感慨起来,年轻真好,真有活力。
我问千少,为什么感觉自己已经老了。虽然我也刚刚研究生毕业,但这几日找工作的不如意,已经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我不时地怀疑自己,有什么资本可以与一群大学生去竞争。大龄,已婚,未育,性格内向木讷,工作经验缺乏,似乎每一条都能将自己困死在求职的这条路上。
千少总是告诉我,别着急,选择好努力的方向比盲目找到一份工作更为重要,而且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和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要的生活,然后分解目标,全力以赴。岁月很长,一定不会亏欠用心做事的人。
其实,这些东西何尝不应该是我在读研期间就需要想清楚的。可我问自己,选择读研真的错了吗?真的读研就一无所获吗?但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读研并没有错误,错在自己没有利用好读研的时间,充分提高自己。悔不当初,一切只因自己不够努力。
想当初大学选择读研的时候,也曾是抱着一腔热血,决心要在此期间进一步提高自我,培养出独立之人格和自由之精神。不管周遭如何,都能踏实做学问,认真求真理,找到自己安生立命的东西。
初入学校,选定导师以后,也曾求知若渴,信誓旦旦。曾惊叹于其中两位专业课老师的博学多才、见解非凡,更折服于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静。
其中一位老师,从社会上历经了多年摸爬滚打,做过编辑、记者、公务员,社会阅历丰富。这期间。唯一不变的是老师对知识的渴求和读书的痴迷,笔耕不辍。无论在哪个单位,他都努力依靠笔力成为单位的“笔杆子”。即使枯燥如公文,老师也能写得让领导和同事深深佩服。直到老师自愿从体制出来,高龄读研读博,转型成为大学老师。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老师的一句话,笔力后面所支撑的是学识和才学,厚积才能薄发,要相信它们能够改变命运。这句话真的在一段时间里让我热血沸腾,为之振奋。
但好景不长,我很快就被跨专业学习的困难和不思进取的态度所打败。除了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和学位答辩,我并没有多读多少书,写下多少属于自己的思考,在专业上也没有多少长进和钻研。长远的职业规划也没思考,而独立之人格和自由之精神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学问我做不成,职业我没规划,求职之路的迷茫失意时常萦绕心头。
但我也足够幸运,千少一直在鼓励我,无论何时都不能自乱阵脚,尤其是在读书和写作这件事上。只要喜欢,就要有为之努力和坚持的决心和信念。工作亦然,没有不付出就能收到的完美offer。
因此,我重新拾起自己的最爱,读书、码字,并且努力找工作。求职这个过程有些艰难,时常感觉力不从心,有时甚至自尊很受打击。我只能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断思考,以求进步。最近也开始在简书上坚持写东西,每天发表一些碎碎念,或许稚嫩,但却是属于我的独家记录。
也希望在书写文字的过程中,让自己沉淀,对生活与苦难都保持清醒。少一些迷茫,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坚持。不诉苦,不煽情,“学会对降临人生的磨难永远作艺术化或哲学化的观照,将其变为丰富自己、激励自己的机会”。
文字是有灵性的。愿读过的书籍、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街道、喝过的美酒、流过的泪水、爱过的恋人,都能成为字里行间自己对于人生的独特注脚。
待从头,执笔写天涯,落纸起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