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你是一个囤积症患者吗?
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人有着囤积的习惯,这些人喜欢囤积各种生活用品或者消费品。牙膏、牙刷、洗发水、沐浴露,存量明明足够用到月底乃至下个月,碰上超市、某宝打折、过节,总想着迟早还是能用上的,所以还是入手先囤着吧!废弃的瓶子、塑料袋、装饰盒,明明没什么用途,扔掉又觉得可惜,所以还是继续囤着吧!
有着囤积习惯的人,往往并不是真的缺乏这些东西,事实上,无论一个人的需求有多大,他实际所能使用和消费的量总是相对有限的。他们之所以囤积这些东西,其中一个因素是缺乏安全感。他们感到内心不安、焦虑或是紧张,以为拥有这些东西就能够缓解这种心理情绪。
拥有某样东西、物品,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缓解内心的焦灼与不安,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这种短暂的舒缓往往并不能持久,很容易就会引发下一轮的囤积,而且囤积的需求会比上一轮更甚,囤积的东西也会比上一次更多。
2 婚恋中,你是一个拒绝裸婚的人吗?
撇开那些不婚主义者不谈,绝大多数人还是把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当做人生大事来考虑的。当双方都把结婚这件事摆到台面上来谈的时候,以往在恋爱中可能还没那么紧要地列上日程的车子,尤其是房子,就一下子变得紧要了起来。
但是,在这个房价飞涨的时代,对很多人而言,买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买房无非两种情况:
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的前途和发展基本上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梦想不独立……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很难让人乐呵。“房子”为什么就这么紧要了呢?也许很多人会说,在一个城市里打拼,有了房子,至少让人觉得安稳一些,心理踏实一些,有归属感一些。但是,那些有房者似乎也并没有必然比那些无房者过得更安稳、更踏实。
既然“房子”并不能真正让人有归属感,那么,归属感从何而来呢?“你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归属感就在哪儿”。比起冷冰冰、硬邦邦的房子,人总是可能来得温情许多的多吧?但是,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次优的情况。除非这个“你”是你自己,否则,这种归属感、安全感也一样是靠不住的。要不然哪来那么多“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的感慨,哪来那么多非要有房才能嫁的现实呢?
3 恋爱中,你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吗?
不少人在恋爱中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三天两头没联系,就开始猜想对方是否不在乎自己、不重视自己、甚至不爱自己了;对方朋友圈从不发表关于你的状态,或者你的朋友圈对方从不及时关注、点赞和评论,就开始怀疑自己在对方眼中是否无足轻重了;对方撩妹/汉技能满级,又太受欢迎,就开始YY对方是否劈腿、要投入他人怀抱了……恋爱中,总是害怕失去,又无法全力掌控。
亲爱的,不知道你是否想过:你认为的“我爱你”,究竟是你习惯了依赖他/她呢?还是,你习惯了掌控他/她?抑或是,你只是害怕失去他/她?如果你爱一个人爱到“我不能没有你”、“我不能失去你”的时候,倘若这不是一种良性的、让彼此舒适的感觉,那么,它一定只是你的恐惧。
不要问为什么他没有给你安全感,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安全感!
4 我们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安全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但是,拥有房子、车子、爱人,都不等于拥有安全感。你的安全感只能是你自身提供、自给自足的,外在的房子、车子、爱人、工作、收入……它们能够支持、帮助、扶持你的安全感,但都无法让你真正地永远安全。
在感情上更是如此。你想要在对方身上得到的任何东西:物质、关爱、呵护、温情
……在对方给予你之前,你都一定要先有能力自己给予自己。倘若你做不到自给自足,那么,在感情中你就会一直是一个索取者。当索取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你就会不安、焦虑、甚至痛苦、疯狂。在感情中,真正的安全感是做一个给予者。这意味着无论是物质还是温情,你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为对方提供安慰和支持。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你的安全感呢?古典老师给出了这些药方:
1.小范围地冒一冒险。在安全的环境下,做些勇敢的尝试、冒险,这是很好的试探。
2.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走出舒适区,让自己持续地学习和成长。
3.珍爱生命,远离恐惧。接近那些简单、阳光、快乐的人和事,站在阳光里,晒走黑暗。
4.做一个恐惧保险箱。把恐惧暂时存放起来,大胆地去做你该做的事。
5.做成功日志,你就成为牛人。记录那些你认为算得上成功地大事、小事,积累自信心。
6.面对恐惧,触底反弹。恐惧就是个懦夫,当你勇敢面对它时,它就逃之夭夭了。
缺乏安全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自己成为“安全感的奴隶”。对于物质、人、情感的索取、占有和控制,都无法让你真正获得安全感。努力做一个给予者吧!在你能够给予、正在给予的时候,你才不会担心失去,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安宁、舒适和满足。
【参考图书信息】
书名:《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古典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