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排斥日剧的我最近被一部日剧的名字吸引,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的追了下去,那就是《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这部电视剧让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吴淡如的一篇散文:《当一只暂时逃走的鸵鸟》。
文章里提到的一些观点、讲到的一些话我记忆犹新:
1、遇到僵局怎么办?一般人有几种方法应对:一是硬碰硬,二是逃走,三是假装没看见,四是犹豫徘徊许久。硬碰硬的人通常不是成功人士就是革命烈士。
2、面对不是硬碰硬,太勇敢也是有问题的,在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意愿,骤然下决定,做出反应,变成一个直觉的动物,往往也会在心平气和之后后悔。
3、会因工作过劳而死的人,不正是那些完全不懂得逃走的人嘛?太尽责、太竭尽所能的和难题正面交锋,不许自己休息一下,周遭的人也跟着神经紧绷。
4、压力的累积是需要一些时间慢慢消散的,折中的方法是允许自己暂时逃走。当一只临时逃走的鸵鸟是艺术,当一只拍翅逃奔的鸵鸟,不是懦弱,不算偷懒,只要明白“暂时逃走是为了更好的继续往前走”,也是为了给自己一点缓冲的时间。
生在中国,我们从小接受的正统思想教育就是:以坚守到底为荣,以识时撤离为耻,仿佛生活中处处都是战役,我们只有做好随时献身的准备才是真英雄,要不然就是大狗熊。
朋友L是一名大三在校生,她喜静不喜动,闷骚不足,慢热有余。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一家企业实习,干的工作是和她专业相关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因为这家企业成立时间不长,不管是领导层还是员工都非常的年轻,90后占据大部分。朋友L觉着在这样的公司实习,能和年轻的同龄人一起共事,有助于打开自己的性格,也算是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这算是她正儿八经的第一份工作,都说第一任领导很重要,第一帮同事很关键。所以她很用心的去对待工作,每天都有着不一样的期待。
刚开始的时候L兴致非常高,在公司异常的活跃,所有活动积极参加,与各部门的员工都能主动去熟络、打成一片,每天都是高高兴兴上班,开开心心下班,日子过得顺风顺水。
直到有一天晨会的时候,朋友L 由于喊口号时声音小而被总经理当着全公司员工的面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也许这在别人看来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但生性敏感的L对这件事耿耿于怀,觉得颜面尽失。所以从哪之后她整个人都变了,变的沉默寡言,说话办事都非常的拘束,上司聊天她非常谨慎绝不插话,同事开玩笑调侃她也一本正经,慢慢地她整个人都处于了一种低迷的状态,用同事的话来说就是她开始往后缩了。
而她这样长此以往、走不出来的结果就是每天工作都不在状态,就连一些低级的原则性问题都会出错,出错的次数多了,肯定又会挨批,她听到了有史以来最伤自尊心的话,并且都是来自她最信赖的上级领导之口,她的自信心碎了一地,工作状态就越是提不起来,每天待在办公室,坐在电脑前,看似忙碌,实则焦虑。只要一听到上级领导的声音,身体就会产生潜意识的条件反射弧,心里不由自主的慌乱起来。
她所在的实习公司崇尚的是‘西点军校’式的管理模式,提倡的是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发言、提问、说话、报数、答道、喊口号等都要扯着嗓子拼了命的喊,而恰巧L是一个从小连架都不会吵的乖乖女,更别提扯着嗓门说话了,所以每次反复大声说话都成了她的噩梦。
最要命的是轮到她主持早会和午会的时候,鬼知道,她其实是个内向的人,习惯独处,因为主持会议而要花出许多时间,才能在大众面前去除她的不自在。尽管这样,她还是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多次将会议搞砸了,之后又自己和自己生了好久的闷气。
会议主持、大声说话其实都不算什么,真正让她心里不爽和心寒的是上级领导说的话,也许领导说过就忘了,没什么。但毕竟她还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学生,终究做不到对心里已经明明有芥蒂的人却还要装出一副谈笑风生的样子。
就这样,她每天上班像是在坐牢一样,特别煎熬,根本没有了刚进公司时的乐趣和享受。
她深知,工作也是有尊严的,而工作的尊严和人的自尊一样,只能在笑声中寻获。
然而她对这个工作已经没了任何兴趣,坚持留下来也只是在赌一口气。
中国人最长干、也最提倡的就是,哪怕不喜欢也要做到完美,哪怕离开也要华丽的转身,自己的感受没关系,别人的看法才最重要。
起初她也是这样想的,可突然有一天,她就想通了,不可以再这么自私的难为自己了,不能把这些不好的东西带进她职业生涯的可塑期中,既然没有能力化解这种尴尬的窘境,那就选择远离这种不舒服和负能量,人生还没真正开始为什么偏偏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没有什么事是一定要你去撞的头破血流。
所以,她决定辞职,刚好她的身体不舒服给了她一个认怂的借口,让她有机会做了一个临阵脱逃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