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知安行
学知利行
困知勉行
困知勉行,到学知利行,到生知安行,境界依次提升。
《中庸》说,这三个是三个不同的境界,但结果都是去做了,结果都一样,但是体现在人身上的不一样。
《中庸》性是心的本体,天是性的本源。尽心就是尽性,只有天下至诚之人,才能尽其性。一片至诚的人,不患得患失,不投人所好,能充分发挥自己。也才能做到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
王阳明说,知天是天人合一,事天是对毕恭毕敬,才能没有过失,是分离的。
生知安行(存心、养性、事天,率性而为)——生而知之,安而行之。怕占别人便宜,要不然会心不安。
这三重境界,就像一个屋子,分里外。
在里面的是生知安行,一旦跨越边界走出屋子,就会不安。
在外面的是学知利行,学而知之,利而行之,通过学习,知道仁这个屋子的好,想进去。
学知利行(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一心一意,逆境、寿命长短,都不改其志,时刻修养自身、以待天命,而不是避开天命)——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个行为不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而取胜,而是根本就没有取胜之心,存乎骨子里了。
困知勉行
活得特别被动,吃一堑长一智,因为有事情了,因为被困住了,才知道勉励自己去做,有点像拖延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