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这是读完的第一个感受;他们成功了,没错,是他们,不是她,也不是他。按常理来说是不可能的,她有存在的肉体,所以她的灵魂有归宿,可是他呢,他的肉体从哪里来呢,“他”又能不能被称之为灵魂呢。这是我最大的一个疑问,我觉得也是这本书最后的一个伏笔,一个非常优秀的伏笔。
不合乎常理,似乎不合乎常理的才有可能会被称之为“优秀”,为什么是有可能呢,因为不合乎常理,也有可能会被称之为“xx”。人们读过的作品越来越多,经历过的事情也越来越丰富,口味,自然也变得越来越挑剔,想要博取人类的认可,也越来越难——这就是规则,之所以能不断进步,发现新的世界,就是有这样“残酷”的规则在做着筛选工作。
但还是想说不合乎常理。整个内容实际上都是不合乎常理的——本来是这样的——然而却又莫名其妙的合乎常理。不合乎常理却又合乎常理,矛盾,从哲学上怎么说,对立统一(自从考完研,再也没看过马哲,当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然而现在逐渐在生活中找到了它的影子,当把它真正的应用于生活中的时候才发觉了它存在的意义),荒原,恶魔,安全屋,“家”,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本该是不存在的——也或许真的存在——作者却能把它写出来,所以它应该是存在的。可是它真的存在吗,人死了——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死了——确还要经历如此心惊胆战的一程,活着本来就已经够辛苦了,死后灵魂还要继续冒险,一不小心就会有坠落深渊的危险,经历这么一遭只为到达所谓的“家”——不是所有人都是迪伦,都能遇见自己的崔斯坦,迪伦能在没有摆渡人的保护下突破重重恶魔,是因为对崔斯坦的挂念,崔斯坦给了她力量;可我呢,谁又给我力量呢,家人吗,家人是给了我力量,但这力量又不同,不是能够让我突破重围的力量,虽然家人的力量不可小觑也不可没有,但是不是我最渴求的力量(或许是因为我拥有它所以才说它不是最渴求的),我缺少的力量,二十多年来一直缺少的力量,没人曾给我这样的力量。
我每天都在思考,我缺少的是什么,每次新认识一个人,我都想去寻找,每次都是以失望告终。我不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么,这让我很头疼,所以我也不知道我坚持的是什么,这让我更加头痛,说真的我倒是很想去荒原尝试一下与恶魔搏斗的过程——至少有一个目标,我不能被恶魔抓住,要去到所谓的“家”,生活让我感到头痛,就是因为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我只是做着身为一个“人”所应该做的事情,这让我想到了太宰治,如果是放在以前,十年前,亦或是仅仅一年前,我都不一定会看得懂《人间失格》,但是前段时间刚看这本的时候——虽然我不敢说我真的看懂了——却有一点点的感触,披着“人”的面具与“人”交往,为了能与“人”友好的交往不得不采取滑稽的行为,身为“人”,确实需要其他“人”,一个“人”是不可能一人存活的,我现在也好像是这个样子,理智告诉我这样是不对的,是很可怕的,但是却无法抵抗这样的力量。没有目标——造成现状的罪魁祸首,没有目标,所以即便真正的崔斯坦站在我面前,我也不知道他是他。
2018年12月28日16:10
一只碌碌无为的单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