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安装了这么多APP,可有成就感?

如果你感觉自己被“碎片化”了,我建议你读读《深度工作》。

(文末我会加入总结,实在没时间的朋友可直接翻到尾哦。)

01  |  你还能专心做一件事情吗?

前几天一位高人推荐了这本书给我,我当时就在京东上下单,拿到手就开始读,一读就上瘾了,一是整篇文章深入浅出、逻辑条理性强,二是作者本身是一位深度工作的践行受益者,说服力强,三是理论和实践并驾齐驱,从神经学、心理学和哲学多角度论证了深度工作的意义。

不过看一本书是否真正有价值,我是看它是否对行为有指导意义。很显然,它帮我节约了大量时间,在我还没看完全书,就已经卸掉了手机上的流行软件,比如爱奇艺、优酷、搜狐视频、今日头条、天天快报,还关闭了微信朋友圈的功能。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朗,我“凭空”多出了大量时间,可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网络媒体虏获了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占据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随时准备把我们从专注的工作中拉出来,让我们分心,消耗我们的人生。

《深度工作》里对于网络媒体的看法一针见血,“它们由一些私人公司开发,投资巨大,营销精心,最终的设计目的是虏获你的个人信息和注意力,将其卖给广告商。”

我们陷在这些精心设计的网络媒体,将时间一股脑地投入进去,电视剧永远追不完,资讯也永远翻不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更是随时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好在“网络娱乐帮你干掉了80%的竞争者”,坏在“你也在其中之列”。

02  |  为什么要进行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1922年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知道忙碌的都市生活无法给他更深入和缜密的思考空间,便隐居到柏林根,他常常在那里独自工作或者去周围乡村散散步,正是这种不受打扰的空间,荣格创作出了一系列超越导师佛洛依德的著作,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不仅是科学界,很多领域的精英亦是在深度工作的状态下,取得了很大成就。伍迪艾伦从来不用电脑,也没有各种电器的影响,靠着一部打字机,获得了23次奥斯卡奖提名。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每年都会安排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他会隔绝一切人和事物(一般在湖边小屋),只读书,思考大局,正是在1995年的一次思考周中,盖茨提出了著名的“互联网浪潮”。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我们要随时谨记这个价值公式,提醒自己保持深度工作。

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叫“低层次勤奋者”,因为我们越来越清楚,低效率的工作叠加,效果并不一定佳,缺乏专注,不找方法,再努力也追不上那些会学习、会工作的人。

来源于网络

03  |  我们为什么离不开网络?

这里的网络泛指所有与网络相关的事物。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王者农药帮你干掉了50%的竞争者》,这个数据当然不准确,但是说法却很对。

不管是游戏也好,刷八卦新闻或者朋友圈也好,这些碎片化行为经证明,会让人再难保持专注,当一个人无法拥有专注力,就无法进入深度工作,也就是说,就在我们上厕所、等咖啡、走路时浏览网页的时候,专注力正在一点一点消散,成功的机会也在慢慢被消耗。

其实我们越来越明白网络并没有对我们的成长有多大作用,但依然产生巨大的依赖和习惯,作者说,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科技崇拜感”——使用网络科技产品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但实际上,过度依赖网络,不仅我们无法在深度工作下创造价值,内心也变得空虚迷茫。

很多人会在网络世界上找到价值和存在感,这是他们沉溺于网络世界的原因。作者认为我们所谓的存在感也许是一种假象,一种错觉,也是一种注意力交换的关系。你“点赞”我更新的状态,我“点赞”你的,彼此相互关注,给我们带来一种“重要感”,这种重要感可能会让你戒不掉朋友圈。

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试想如果我们连续一个月不发微信朋友圈,别人会发现会在意吗?”

如果答案是否,也许我们在别人朋友圈并没那么重要,既然如此,按照28原则,不如将时间花在对实现目标最为重要的20%的事情上,这样更有机会竖起成功的标杆。

04  |  如何在网络时代下保持专注?

第一,对网络工具进行断舍离

生活在网络科技时代,我们无法像古人一样走路靠记、文章靠竹,但是必须对工具进行筛选,保留有用的,去掉无用的。

具体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一些步骤,降低我们思考此问题的难度。

①明确职业和生活的主要目标。

②列出实现这些目标最需要的几个行为。

③思考你目前使用的网络工具对这些行为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还是没有影响,然后做出判断:当一种网络工具有积极影响并且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才可以继续使用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关掉朋友圈,正是按照这个思维过程做出的判断。

我生活的主要目标:与重要朋友保持较深的接触,维持友谊

实现这些目标的行为:与朋友见面或者电话交流;了解朋友一些重大事件,比如结婚,准备礼物。

微信朋友圈也许能帮我了解朋友的重大事件,但是一般都会特别发私信告诉我,既然“点赞之交”于建立厚重的友谊并无好处,而且耗费时间这个消极影响却很明显,所以选择关掉。

第二,规划使用网络的时间。

人特别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东西分心,再者现在那些媒体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人的注意力,使用精心雕琢的标题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辅以数学算法的打磨,让人欲罢不能。

所以与其在网络的氛围中规划专注工作的时间(很难),不如规划使用网络工具的时间,后者更易实行。我每天会安排12:00到14:00浏览网页、看看新闻,或者看看电影,其他时间都要求自己尽量不使用网络工具(当然简书除外啦)。

第三,不要用网络来消遣,提前安排高质量的事情。

很多人都有这种习惯,常常在周末或者下班的空闲时间在网上西刷刷东看看,结果既无聊又浪费了时间,这种习惯对专注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所以作者建议在周末或空闲时间来临之前,就规划重要事项,比如锻炼,读书,与好友会面,这些有意义的事情相对于网络,会让人更有愉悦感。

总结:

1、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它是一个人成为精英和创造非凡价值的工作方式;

2、网络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渐渐消耗了这种专注能力,变得极易分心,我们必须重新培养自己的专注力,有必要去掉一些无价值的网络工具;

3、在网络时代保持专注,作者给了我们几个建议:首先是对网络工具的断舍离,去掉对主要目标没有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的工作;其次是规划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其余时间则远离网络工具;最后是不要用网络来消遣,提前安排好高质量的事情。


有用的话不妨“喜欢❤”下我,每一个难以坚持的夜晚,我都会来看看你~

女神翻书:一个漂亮未遂的斜杆女青年,个人知识管理领域的老司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不好为人师,但偏是一枚知识分享讲师,现在简书分享我所读所学,将“知识料理”呈现给各位~

热文快递:

每天早起、读书、写作,我靠的不是意志力!

《时评写作十讲》:写作者最需要的几种思维!

为什么大半个娱乐圈,都在为胡歌说好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466评论 25 708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9,040评论 4 26
  • 他像巨人一样, 拖着一个集装箱, 里面有贵贱分明的书、伞、衣裳, 满载着对生活和专业的向往, 车里车外,楼上楼下,...
    金陵君阅读 222评论 0 0
  • 来自滨海县,从小没吃过小龙虾,毕竟,皮皮虾(广东人叫濑尿虾,我们也叫虾姑)供应不断,价格类似。 第一...
    loaDFork阅读 518评论 0 0
  • 光影流转,回望仍是少年。 36年前的胶片,修复后,再在电影院里上映,让我再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中环三剑客”哥哥,陈百...
    松梅子扬阅读 1,093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