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迷雾泡泡
01
“现在已经不羡慕北上广深了,只想离家近点,多陪陪家人。”今天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一个高中同学的感慨。
毕业两年了,她跟我一样,毕业之后就选择了一线城市,认为一线城市机会多。她去了深圳,我在上海。
看到她的朋友圈的这句话,我感同身受,因为我去年的新年结语是:“2017一半是远方,一半是苟且,2018一半是苟且,一半是陪伴。”
当初,和我一起来上海的同学有四个,有两个已经回老家了,而我也决定了今年回去。
今年元旦,堂哥结婚回了一趟家,原本欢欢喜喜地回家,却发现妈妈脸上多了很多皱纹,以前需要仔细扒拉才能找到的白发,现在无处可藏。爸爸的头发越来越少,所剩的头发都快遮挡不住头皮了。
“他们怎么老了?”时常趁他们不注意细心打量他们,想要找到一丝丝他们还像以前那样年轻的证据,但终究找不到。
仍然不死心地问:“妈妈,你头上有好多白发啊!”
“都五十岁的人了,能没有白头发吗?”妈妈很平静地说。
但我的心却沉了下来。都50岁了吗?这么快?小时候,他们没有错过我的成长,现在我却错过了他们的衰老。
从那次之后,我就决定了要回家发展,多陪陪父母。
02
去年10月份的时候,一个好久没联系的同学给我发消息问我是否还在上海,我说,还在。她说,她要回去了,因为家人生病了,她是家里老大,所以要回去照顾,而且自己在外面也放心不下。
她还说,他们不需要她的时候还不觉得,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发觉自己什么忙都帮不上,治病需要钱,自己工作一年了,也没存什么钱,感觉好没用。
其实大城市工资高,消费也高,生活费,住宿费一付,一个月也就没剩几个钱了,只留下个表面光鲜罢了。
03
年前,同事家里发生了意外,一场大火毁掉了她家的房子,所幸人没有事。同事听到消息的时候,吓得不知所措,只是不停地哭。除了担心之外,还有自责与无助。在被需要的时候,无论是陪伴还是金钱都无法给予。我只能安慰她要她坚强,父母也需要她的安慰。人没事就好,其他的只能一步一步来。
其实离家越远,时间越久,牵挂越深。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
04
以前像无数人一样向往着自由,一心想挣脱家人这个牢笼,可是当来到大城市,过上了自己向往的自由生活,却开始想家了。
有人说过:“当你不想家的时候,就是你成熟的时候。”
我觉得,其实是当你想家的时候,才是你真正成熟的时候。
以前小时候,想家了,可以哭,身边人哄哄,转移下注意力,也就缓解了。
现在是,想家了,深埋进心底,却想酒藏一样越来越浓烈了。
远方很好,但是我却找不到归属感。城市灯火通明,却没有一盏为我而亮的灯。坐上地铁,到哪一站下都可以,无论哪里我都只是过客。
下雨没人提醒我打伞,下班没人等着我开饭,天冷没人盯着我穿秋裤,发烧了没人摸我额头,早上没有人一边掀开我的被子一边催促着:“起床啦!起床啦!再不起来要迟到了。”晚上没人熄灯之后看到手机的光亮训斥我:“早点睡觉,不要看手机了,眼睛都看瞎了。”
一个人的日子异常想念那些唠叨。
每次离开前都需要给自己做一天的思想准备。“我要走了。”这句话要酝酿好几天,才能在一个适当的时机,云淡风轻的说出口。
以前想着逃离,现在却最害怕离别。看到一个朋友说:“原本想着一大早一个人偷偷地走不让你们操心的,结果惊动了所有,真是不应该。”
05
远方很好,就像许多人说的那样,大城市拼的是能力,小地方靠的是人脉。但我觉得不完全是,尤其是现在社会的发展,差异不是那么明显了,小城市也能安放自己的梦想。
远方被多少人美化了,很多人趋之若鹜,反而在大城市里,大多数人游荡在其中,没有目标,在社会底层挣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没有目的的远游是漂泊,有目的的远行才叫奋斗。
很多都说,他们现在处在一个很尴尬的状态,在外面很多年了,没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一想到要回去,资源,朋友什么的都在外面,回家还得重新开始,就犹豫了,一拖再拖,越拖越回不去。
可是,选择了一些东西,肯定会失去另一些东西的。
趁着我们还回得去,外面多风景也看够了,回去吧!
完
迷雾泡泡,透过文字看自己,看世界,如若可以,我们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