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
今天是教师节,我们向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我们特别发布戈阳青《老师》诗的珍藏版和明信片版。
这首诗作于2015年。
一首咏怀老师扶苗茁壮圣贤为尊的绝句!
……
今年的教师节,也恰逢
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到来,
更是有一份特别的情怀!
戈阳青特别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人说,他十分怀念自己的校园生活,非常感谢感恩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辛勤培育自己的各位老师。
老师们每一次精心地课堂讲解,不厌其烦地回答,亲自批改作业,鼓励自己敢于出众,都一直激励着自己的奋进人生。
……
诗人说,虽然离开校园后的独立人生,已经超过了校园培育很长时间,但老师们为人师表,辛勤培育的情景,终身难忘!
以至于自己一直用自己的笔,不懈地书写人生的美好与人性的美好。如今自己正是以丰硕的文学果实,来回馈和报答老师们的辛勤培育!谢谢你们,我的老师!
……
戈阳青说,自己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
由于今年不能回家与母亲共度中秋节,所以在给母亲的节日问候短信里,也特别对母亲表达了教师节问候!
童年记忆里,特别记得即使在寒冷冬季或盛夏酷暑,母亲总是细心批改学生作业的情景,有时直至深夜。即使离开了教师岗位至今,最得意的总会是说,当年的学生还记得她,还来看望她……
诗人说,他为自己的母亲是一名老师,感到骄傲!母亲的敬业精神,也一直是自己学习和事业的榜样!
……
老师:此特指教师,自古尊称“师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不只是一种职业,自古以来在世界文明里,尤在中华文明里,是一个受人仰慕荣耀之尊!老师,感恩一生。
……
诗人这首《老师》——
高度凝练了作为老师受人尊仰之理:
师者之职——园丁扶苗(教书育人)……师者之德——圣贤之德(为人师表)……师者之荣——盛满桃李(育才天下)……师者之尊——至老为尊(受之敬仰)……
……
《老师》:
园丁扶苗茁,师者尤贤圣。毕生盛桃李,至老亦为尊。
《老师》赏析释文:
像园丁那样扶着幼苗茁壮成长,老师始终都是我们心中的圣贤。一生辛勤皆为了桃李满天下啊,直到老也会受到那不变的尊敬。
……
编者语:
戈阳青《老师》诗作于2015年。
一首咏怀老师扶苗茁壮圣贤为尊的绝句!
……
注释:
老师:此特指教师。老师,师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中国古代对于教师尊称有五种:
老师、先生、西席(西宾)、师长、山长。
老师——原是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后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
先生——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而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
西席、西宾——据记载,汉明帝刘庄为太子时,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坐次以靠西墙(西边),面向东方为尊。汉明帝给桓荣安排坐西南面东的坐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从此,“西席”便成了对教师的尊称,也称西宾。
师长——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为变。”
山长——源于《荆相近事》。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岳,以讲学为主,受业者众多,尊称蒋维东为“山长”。此后,山中书院中的主讲教师亦称为“山长”。久而久之,“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
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
《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为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最重要功臣!
……
谨此,献给为人类文化传承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们!
……
《老师》——
……
像园丁那样扶着幼苗茁壮成长,老师始终都是我们心中的圣贤。一生辛勤皆为了桃李满天下啊,直到老也会受到那不变的尊敬。
……
“园丁扶苗茁,师者尤贤圣。
毕生盛桃李,至老亦为尊。”
——《老师》
……
发布语两千多字,编者语和注释详见“图片版”和“页面链接版”。
《浩世微尘》文学经典网2022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