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江南一如以往地妩媚娇艳。柳枝吐绿,燕子呢喃,桃花羞涩,早樱翻飞,还有成团成簇的紫荆花、茶花、郁金香、海棠花等,繁花争艳,芳草青青。
苏大1978级四班的同学们这些天来内心涌动着按耐不住的激动和兴奋,对他们来说,今年的春天注定不平凡,注定激动人心,甚至可以写进历史。因为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在曾经生活了四年的百年校园里,在毕业了三十六个年头之时,在分开了一万三千多个日子后,同学们将从四面八方赶来,甚至从海外赶来,在这芳菲四月,来参加期待已久的第一次班级聚会。这是何等的盛事!何等的快乐!真是春天里的一个美丽约会!
最远赶来的要数班长单枫。他在美国中西部的一所大学工作,寻找他的过程颇费周折,最后是曲线救国,是其它班级的同学提供了信息才最终让大家找到这位失散多年的班长,于是班级聚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最后班长回国探亲的打算让聚会一事一锤定音。
这场约会的最初发起人是沈明同学,这位有着扎实的英语功底,却早早就离开教师岗位辗转到金融界发展,最后成为友邦保险的中国高管的老同学是我们班级的骄傲,去年,在他的努力下,班级微信群的建立使同学们像涓涓小溪汇入大海,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这里,从此,大家常常隔着时空对话,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在这里享受着轻松快乐,享受着浓浓的同学情谊。
微信群里,大家经常像一群兴奋的年轻人热烈而激动地回忆着当年的每一位老师、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发生过的种种趣事,交流着当年由于种种原因未曾交流的信息,很多模糊的记忆逐渐清晰明朗起来,许多当年无法理解的困顿也便开怀释然了。而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的追忆、交流和思考把大家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内心暖暖的,仿佛分离发生在昨天,又好像从未分离。
其实,四年的大学生活很短,短到还来不及和班里的每一位同学正式地交流一次,短到很多事还来不及去细细品味和思考,我们就懵懂不舍地挥挥手告别了校园,告别了彼此。那时,我们这批学生中的大多数甚至没有交过异性朋友,更没有品尝过恋爱的滋味。
然而,我们有着专属于我们自己的令人自豪的特质。我们是1978年从全国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的7%的幸运儿,我们带着自己的梦想,肩负着父辈的希冀和重托走进了大学之门,又幸运地遇到了一批专业素养优秀、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老师,接受了规范严格的训练。那时的世界很安静,生活很单一。
接下来的日子里,校园内晨读、教室里听音、图书馆占位、宿舍熄灯后借着烛光看书,周末食堂里或操场上的露天电影,这些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偶尔晚自习结束后遛去教工食堂吃个小馄饨,周末约上同学步行去观前街看场电影或去玄妙观吃一份牛肉锅贴则成了让自己开心好几天的事情。
与现在的大学生相比,我们缺失的东西又很多。我们的大学时代没有目不暇接的电子产品,没有当今铺天盖地的信息渠道和文化快餐,甚至没有充足的辅导书和可借阅的书籍,我们还缺乏他们这代人身上的一种东西:崇尚自由的精神和胆略,做最好的自己的意识和勇气!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或多或少在我们身上留下了烙印。正因为如此,我们又是最肯吃苦最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一届大学生,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靠自身不懈的努力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和节奏。但当时的我们感觉很好、很充实、很幸福,除教科书外,枕边有一本《读者文摘》,便似乎拥有了人世间一切的美好!
聚会的日子临近了,这里还想特别感谢现在仍在母校任教的景燕同学,这位当年文静白皙的小姑娘,如今可是出口成章、幽默风趣的大学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女神老师,她为这次聚会精心周到地安排和准备,劳心劳力!令人感动!
现在,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了!我们在苏州的同学那一日会早早地等候在母校门口,就像当年入学时刘茹红和陶婵微笑着迎接我们一样。
记得2016年有一本新书的名字叫“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希望聚会时见到有着少年心的你们!因为,我们的聚会是对芳华初绽、青涩少年时期的回望!是对母校的致敬!是对教导我们的老师们的致敬!是对那个年代我们有幸获得求学机遇的感恩和感谢!
春风十里,我们在母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