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回溪
人生得失平常事,终能奋翼我自强。
——题记
渑池城北十余里,有村礼庄寨,西沟小河,名谓回溪,回溪与寨沟小溪交融汇入渑水,淙淙缓缓,东流不息。
回溪,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在两千年前那个夜里,见证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筑城场面。战事紧迫,一座夯土城墙,一夜之间突兀而起,世人诧异,称作“鬼修城”。
那夜,注定是一个不寻常之夜。北山南岭静穆肃立,默默凝视这一切。篝火腾起处,守候喧腾。冯异大将军把握军政,谋划大破赤眉之策。
台地,军兵,城堡,这三个名词,将会在那夜,贯穿成一个硕大的惊叹。
那夜,汉光武帝刘秀卧于龙床,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洛阳城上空,繁星闪烁于这个不眠之夜。江山社稷,子民安康,汉室大任,担当天下先。
猎猛兽,饱大餐,回溪畔,豪饮冯大将军家乡宝丰烈酒,将士精神大振,摩拳擦掌。今夜筑城,筑起固若金汤堡垒,战败赤眉,保我光武江山,回乡牧野耕种。
牛角号穿过台地,初春的回溪卷起层层漩涡。霎时,堆起的土层上,一声夯落,和着哟喝嘿哟,哟喝嘿的号子,天在颤动,地在颤动,树在颤动,水在颤动,溪蛙躲于沟底仄耳聆听,鱼们潜于水底不再游动,群星眨巴着惊呆的眼睛,窥视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
千里战马四蹄翻飞,载着军机星夜驰骋,越过宽阔的石河,沿崤函官道,绝尘东去。百二十里,速抵洛阳。一声禀报圣上,渑池筑城,将军亲临,军兵协力,彻夜不息,拂晓定成,不负圣命。武帝舒眉,即刻下旨,备齐酒肉,速运渑池,城堡即成,犒劳将士。
猎猎旌旗,一面大书的汉,一面大书的冯,被篝火辉映彤红。韶峰脚下,层层黄土,裹卷虎狼骸骨,在韶脉之上翻滚涌动。坚硬厚实的城墙,夹杂历史碎片,在回溪岸边拔节抬高。
云台二十八将,冯大将军首当其中。征战多少沙场,镇守多少要塞,偏这赤眉挡道,十年起义战争,未能破敌,却又失守东隅,败走宜阳。如今,冯军收兵数万,夜筑城堡,平叛敌寇,为的是护驾汉室江山,保家卫国。若不奋翼渑池,凭借崤函之险,对赤眉军予以截击,更待何时。
五更擂响鼓,鸡鸣报晨早。将士不顾更夜春寒,疲倦腹空,运来汉朝瓦当,码排于城墙之上,汉冯二旗,飘拂在东风之眉,漫卷于城之顶端。
二月龙抬首,崤函杏花红。东方破晓时,回溪映高城。一声马嘶,铃儿叮当,皇家车辇停靠城外,运来犒赏之物。将军帅兵,跪地接应,万谢隆恩浩荡。
城外百姓,黎明即起,西望高城,诧异大呼,此城非人能所为,定是鬼修,鬼修之城也。
回溪荡漾圈圈涟漪,笑迎这个春日。
稍事养精蓄锐,士气重振。冯大将军审时度势,把握军政,遣兵潜伏路侧,诱使赤军进攻。冯军退守,渐至城外,倏忽一声呐喊,万军奋起,厮杀震天,赤眉军乱了方寸,溃败于回溪岸边高台之中。冯军受降其残兵,力挫其余部,大功告成。
光武帝闻报大破赤眉喜讯,龙颜大悦,遂上朝下诏: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矣。冯大将军叩谢皇帝圣明,子民万福。
八百里邙岭,八百里洛川,八百里伏牛,八百里洛水,于天高云淡之间,于百姓安居之时,终不忘将军疆场拔剑,终不忘帝皇一朝为官,福祉于百姓之理。
做人做事,患得患失。得失平常事,奋翼当自强。破迷雾之中,云开即晴日。
莫忘回溪,莫忘回溪那夜,一个筑城之夜,一个备战之夜,一个奋起之夜,一个哲理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