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文有剧透,是读完这本书后,心情激荡下的一些随想,不过,想来三体成名已久,愿看的早就看过,不惧剧透,未看过的,这样程度的片言只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罢。
三体的宇宙,是开放的,每展开一个维度,过去我们所以为的常识,或许不成其为常识,宇宙规律,就是宇宙竞争的武器。
所以,宇宙和时间,究竟是线性的,还是循环的呢?
换句话,用文中的话说,杨冬的临终之问:大自然,真的是自然的吗?
一、雷达峰的日落
不晓得是在哪一个瞬间,刘慈欣激发了写三体的冲动,但相信一些壮丽的自然景观,肯定对他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刺激。
比如雷达峰,或许他曾经在某一次登顶观看壮丽的日出日落,又或者某一根高耸入云的雷达天线,又或许广袤的原始森林,又或许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混合的梦境,交错着入了他的笔下,但是叶文洁所见到的雷达峰的落日,想必也曾经以某种形式在刘慈欣的眼前出现过。
坦率地说,三体的文笔并不算最上等,当然三体也并非以文笔取胜,但书中有一些重要的场景,却出乎意料地灿烂,想必这样的灿烂,也曾经在作者眼前呈现,并触动这颗理工男的心弦。
相近的还有罗辑在不知名的山谷别墅,据信是在北欧某处,关于山谷的描述,能读出有虚构不够贴近的成份,然而罗辑沉入冰湖的描绘,却如此真切,仿佛有人曾经把自己的脑袋,放入水盆,去寻求一个苦苦不得的答案。
看三体Ⅲ的序言,刘慈欣曾经在这一部的创作中遇到瓶颈,那么,峨眉山顶,那浩瀚翻滚的云海,也许与宇宙的星云在某一刻产生奇异的共鸣,灵感就此喷薄而出。
二、我是不懂物理的读者
三体是一本从基础物理学出发的科幻作品,书中关于相对论,关于质子、智子、中子、原子、弦切、光速、第一宇宙速度等等理论和知识,煌煌一列,然而,并非专业读者才能读懂。
作为一个高中物理就很渣的学渣读者,经过前几十页的心理障碍之后,发现这套书是有趣的,了解物理知识的,或许能和作者进行理论上的抬扛和交锋,而作为普通读者,同样可以直接接受结论,步入故事情节,关于理论,那些是专业人士探讨的。
罗辑之所以成为三体世界最害怕的地球人,因为他触及到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则,因为他研究到了宇宙社会学。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三体更多的,探讨的是宇宙伦理。
从中国古代,就有着嫦娥飞天的美丽传说,在西方,同样有巴比伦通天塔的故事,人类自能抬首看天起,飞天的梦想,便不曾停止。
那么,茫茫宇宙中,地球、人类,究竟是孤独的,还是不曾推开大门的孩子?
如果宇宙中还有很多文明,不同星球之间的交流,又将带来什么?
地球人向外表达的探索欲望,将迎来的是征服者,还是毁灭者?
黑格尔探讨的是,世界普遍史,那么,刘慈欣所探讨的,是宇宙守恒定律之外,有没有宇宙普遍规则?如果有,是什么样的规则?很不幸,在三体中,这样的规则不仅存在,而且是黑暗森林法则,是有你没我的狩猎法则。
这,会是真的吗?
叶文洁向外太空发射的第一句问候,真的是将地球末日的提前丧钟吗?
不过,理论仍然是最基础的,丁仪在冬眠200年后醒来,令他最悲哀的是,虽然人类社会的技术极大进步,但这位200年前的物理学家,仍然可以在200年后教授基础物理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仍然没有突破,这使得技术进步黯然失色。
是的,就像程心说的,从错误的方向上停止,就是前进。
那么,物理学进步的方向,在哪呢?
三、小与大
宇宙是无穷大的,然而大与小之间,仿佛没有绝对的界限。
在几千几万艘太空舰队的对决中,三体世界仅仅派了一个水滴,就几乎彻底毁灭了太空舰队,不费吹灰之力。而这样的水滴,三体派了10个出来,以人类的技术,不可追踪。
就像,就像一根针头,扎破了千层网纱。
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水滴,这是强互作用力所组成的宇宙探测器,无坚不摧。
这是三体世界的武器,但是,外太空更高的武器,纷至沓来,一个更比一个匪夷所思。
毁灭三体世界的,仅仅是一块小石头,当然是极高速度,光速发射的石头,直接在三体世界的一个太阳上钻了一个小洞,然后就是三体星球的彻底毁灭。
看到过三体毁灭经历的地球,给自己找了个屏障,三体的世界,只有一颗行星,而太阳系,有9颗,人类可以远远地躲到木星后面,避开太阳的大爆发。
然而,这在外太空看来,仍然不值一提,轻飘飘地扔来一张小纸片。
哦,这叫二向箔。
什么意思呢,就是开始只是几厘米的纸片,很快就越扩越大,将周围整个太阳系,将三维世界压成了二维世界,简单地说,就是拍平了,成了一张厚度为零的画。
这告诉人们什么呢?
面对宇宙竞争,逃避的计划是毫无作用的,只有进击才是生存之道。
在高维的打击下,任何小的,都是泰山压顶。
有意思的是,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完全不可以交手的水滴敌军,到了四维角度下,就真的像一滴水一样脆弱了,扑的一下,就没了。
而人类的阶梯计划,送入太空,也仅仅是一个人的一颗大脑,仅仅几十克重量。
就是这颗大脑,绝症患者云天明的大脑,给人类保留了最后两颗火种。他给自己的爱人程心,先是送上了一颗星星,然后又送上了整个宇宙。
请注意,这不是浪漫的用词,而是一个事实。
这说明什么,在绝对的速度面前,质量和体积变得不那么重要。
四、东方式的审美
世界上有很多种形态存在的艺术,不过,每个人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审美倾向。
具体到三体而言,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书中的审美,大体而言是东方式的。
作为三体世界在人类的代言,智子虽然是个机器人,却完全是东方式的美人。他/她泡茶待客,住在树屋上,整个举止着装,都是个标准东方式的。
再说云天明讲的那个寓言故事,里面邪恶画师,所唯一没学会的技法,也是东方画派的技法,这也成为大王子深水翻盘的法宝。
还有罗辑对于湖光山色的偏爱,澳大利亚老人对于自然的守候,仅有的几处提到的西方艺术,也不过是梵高的星空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卢浮宫,足见作者的这样的偏好。
事实上,关于宇宙伦理学的探讨,对于人类在面临危机时人群心理的探讨,无一不显示出作者的东方式心理特征。
五、开放式的结局
三体的卓越在于,作者的探讨,突破了以往很多科幻作品的HE式的结局,也就是说,无论外太空的敌人如何先进,最终的胜利者都是人类。
而三体的套路不同,敌人很先进,人类的文明很灿烂,但是无论三体还是人类,放在茫茫的宇宙中,又是渺小的,对于更高更发达的宇宙猎手来说,根本不会靠近来了解,只会远远地一弹指,从而解决掉一个潜在的威胁。
但是宇宙是永恒的,即便是最先进的文明体,在宇宙守恒的定律之下,仍然会最终走向毁灭。
所以,三体的结局是,从三体世界到太阳系,都消失在了茫茫宇宙中,人类最后两粒种子,苏醒在1890万年后。
那么,程心和关一帆,所见到的世界,是新一轮的宇宙,还是上一轮竞争的幸存者?
最初的宇宙是什么样的?
十维的?也许更多?
从十维一路压缩到二维甚至更少的维度,多少次大浪淘沙,多少次备份重来。
站在宇宙的角度,就如站在雷达峰下的小蚂蚁,叶文洁和罗辑的一只脚,便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当然,三体的逻辑是,宇宙是永恒的,但如果不是呢?
谁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