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人】
贺知章(659年— 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自号“四明狂客”。他性格豪放旷达,喜欢喝醉了酒以后挥笔写诗,被杜甫称为“酒中八仙”之一。贺知章不光诗写得好,还擅长书法,工隶书和草书。
【读典故】
贺知章荐李白
唐代天宝初年,少年李白从四川老家来到京城长安,希望能在这里做一番事业。
那时候,李白在诗坛上还没啥名气,无人赏识他的才华。李白又不愿意去参加科举考试,就经常一个人在旅馆里读书作诗,或者独自出游。
有一天,李白来到长安繁华的街道上,找了一家酒馆坐下,自斟自饮。他一边喝酒,一边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自己得意的诗句。刚好,旁边的桌子上坐着官居太子宾客的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听到李白在吟诗,就过来跟他打招呼。互相通报姓名后,贺知章问:“年轻人,你刚才吟的诗句是谁写的?”李白说:“是晚辈的拙作。”说着,他从衣袋里取出自己的诗稿,递给贺知章看。诗稿上是李白出川时写的一首乐府诗《蜀道难》。
这首诗想象雄奇,气势磅礴,贺知章读罢,不禁拍案叫绝:“真是神来之笔啊,只有神仙才写得出这么美妙的诗句,你简直是谪仙人啊!”
贺知章当即叫店家添酒加莱,两人要一醉方休。喝完酒结账时,他发现带的钱不够,就毫不犹豫地解下腰上佩戴的金龟抵酒钱。
后来,经贺知章引荐,李白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当场写了几首诗,深受玄宗皇帝喜爱。玄宗任命他为翰林供奉,让他在宫中留用。
【读诗词】
回乡偶书(其一)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随意写的诗。②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读后诵:请背诵。
2.读后思:
(1)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中,诗人_____时离开家长,直到_____才回到家乡,说明离乡时间_________。
(2). 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诗人家乡的口音没有变化,变化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拓展】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回到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当时他已八十六岁,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诗人到家以后,看到家乡的种种变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回乡偶书》,写下这组诗没多久,贺知章就去世了。你能从诗中读出什么情感呢?请读一读,背一背。
回乡偶书(其二)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大意: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小锦囊】
“告老还乡”,“告”是请求,“老”是年老,“还乡”是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这是古代官吏退休的一种制度。
【小展台】
请选择一项任务进行研究,下节课课前展示:
1.百家诗坛:选择贺知章的一首诗,讲一讲相关故事。
2.百家诗画:选择贺知章的一首诗,配上合适的图画。
3.百家诗乐:选择贺知章的一首诗,配乐唱一唱。
4.主题研究:探究贺知章其人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