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有树,十人围一树,老槐树的绿茵给行人的停留,创造了条件。老槐树不知何时屹立路旁的来来往往的人行至此大部分人都会停下来小憩一会,这时一位老奶奶带着一个孩童走到了老槐树下。
小石跟着奶奶早早就起来准备好了,把奶奶自己种的蔬菜拿到去镇上卖,路程还是比较远奶奶本担心小石年纪还比较小这么远的路可能会吃不消,但早上起来小石爷爷要去田地里面干着一天的工事,奶奶也不放心小石一个人在家在征求小石的意见后,奶奶带上了小石一起前往镇上卖东西。那时天刚刚亮,在三米之外都看不见对面人的脸,小石和奶奶从家里面出来家门前一直到公路上都是很直的石板路一条宽4米,长600多米。
对面走来了一位女子挑着簸箕,小石和奶奶迎面走了上去,由于天还没有完全亮小明不知道对面走过来的是谁,直到他们撞面时那名女子说:小石奶奶你们这么早是准备去那。原来是邻居家王建的妈妈,挑粪去浇菜,小石闻着味道很大用手捏住鼻子想要逃离,小石奶奶拍了拍背上背着的袋子说:这不,自己种的蔬菜准备拿到镇上去卖,小石一个人在家所以带上他一起去。王建妈妈说:那要走很远的路嘞。小石站了出来说:我可以的。王建妈妈摸了摸了小石的头说:小石头,真棒啊!。闲聊几句后忙着赶路奶奶就带着小石走了,小石在石板路上跑的很快奶奶在后面跟着说:慢点,小心点,小心摔着,小石在石板路上时不时的摸自己的头,从这条石板路上一眼望过去只有小石和奶奶。
随着天渐渐的亮了起来,太阳在不经意间已经悬在了头顶,路程已经过了大半了小石已经没有了刚刚出发时的活力,小石懂事的在奶奶的身后用手撑着奶奶的背篓,奶奶偏过头看了看小石。这时小石也看见了不远处的老槐树,小石兴奋的说道:那个颗树这么大。奶奶:是啊,那我们过去休息下在出发。奶奶便和小石来到了老槐树下,老槐树的身上被开了个洞,等风一吹过就会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小石一改疲态爬在老槐树的嘴上身体抚了过去耳朵凑了过去仿佛在偷听风与树的对话。随后小石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小脸红扑扑的,奶奶从口袋拿出了一个裹着的手帕,将手帕展开里面是裹着的钱和一点碎纸,从几张零钱里面分出了一张两角的纸币拿给了小石说:去买冰棍吃吧。小石接过奶奶给的钱,屁颠屁颠的跑到了小买铺。
来到小买铺门外面放着冰柜,小石:老板来一个冰棍。一位中年女人走了出来,当地的人都叫黄姑妈,留着短头发,身才不算太胖。小石个子还没有冰柜高踮着脚尖才勉强比冰柜高能看见里面的冰棍,小石努力的去够还是怎么都够不到,在黄姑妈的帮助下小石终于拿到了冰棍,两角钱小石付了钱但小六没着急享用,小石跑来到了奶奶的身边,请奶奶帮忙打开,打开后小石先是递给了奶奶,奶奶看着孙子,小石的眼神一直盯着冰棍奶奶看得出小六很想吃,奶奶摆了摆手:你吃吧!。小石一屁股坐到了台阶上开心的吃了起来。
可能温度太高了所以冰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小石的手上全是冰棍液体,滴的满地都是,秉着绝不浪费的原则小石把手弄干净了,奶奶看着小石休息得差不多了,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叫上小石,把背篓放到高处背上了,随后拉着小六踏上去镇子的路大概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冰棍液体掉在地上留了水印。
小石与奶奶刚走一会,这是老槐树那里又来了一群背着高背篓的青年人年纪平均都在35岁,平常都是雇主来找去背重物,大家伙都知道穿身好的衣服出来大多都会弄坏弄脏,去干苦力活的一般很少换裤子,大多都是缝缝补补就将就穿了。一群人来到老槐树这里也是来乘凉的,一群人也是这个村子里的孩子都在镇子上上学,出来当背篼是为了补贴家用,一天下来可以用五十元左右,镇子上活要多一点有时候价格都会高一点,一群人不顾干净还是脏就席地而坐聊起了白话。当风吹过老槐树,老槐树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但可能是他们的声音过大,直接盖过了老槐树所发出的声音,有的人没注意还一屁股坐在水印上面,周围的人连忙提醒在,吓得那位赶快爬了起来,先是摸了摸自己的屁股发现没事,随后地面发现只是个水印,众人人都笑了起来,这可能是这一群人一天中难得休息时光。
下午的老槐树显得格外的孤单,人们都去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一位头发已经斑白的老人,搬来了一个太师椅,身穿唐装手里拿着一把蒲扇,躺在椅子上享受着生活的美好时光,这时有一条狗狗从椅子的旁边经过,老人看见地上有一滩水印,老人:这天气温度太晒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