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纷飞,无处下笔。唯有借着今晚的月色,与残影畅聊一番。
年龄越大,得到的东西越少,失去的东西反而越发多了。有时也常常思索 ,惜时的我是以怎样一种心境盼望长大呢?我想,于现在的我而言,这永远是一个未解之谜。
儿时,总是羡慕古龙笔下那些恣意风流的侠客,他们四海为家,放荡不羁,谪仙一般,以一种超然物外的眼光看周遭的一切。他们无心亦无情,眼里,心里只有自己手中的那把剑。那种清冷的性格,着实将儿时的我迷的够呛。
未觉池塘春梦早,阶前梧叶已秋声。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大侠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逐渐模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竟然发现自己不爱做梦了,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多,痛苦也接踵而至。
有一天,某位同事说,看了我前两年的照片,发现“此时的我”与“彼时的我”相差很大,换而言之,就是我“老”的太快了,我一时失声,很长一段时间后,我才回道,“心境不同了”。很平淡的回答,却也让我的心猛地一激灵,一时间,被深深的无力感拉扯着。
毕业以后,周围的人事物都与原来天差地别,或许这就是对物是人非最真实的写照。
偶然机会,有幸拜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一书,他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力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初读时,我原以为自己处于道德境界这一层,离圣人只差一步之遥;在回顾此文,什么道德境界,离我简直十万八千里,自己仍处于自然境界与功力境界之间,一时间痛苦万分。
痛苦的原因不是发现自己仍然是一介俗人,而是,原以为自己是圣人,到最后才发现 ,自己只是披了一层神圣的外衣,外衣被撕去的那一天,也就是我走向灭亡的一天,何其悲哀。
中国人,大都喜欢阖家团圆的美满结局,这倒不是因为中国人有多善良,恰恰相反,私以为是大多数中国人虚伪,爱面子。一个民族可立千年而不倒,经久而不衰,其民族文化固有其优越的一面,但其民族劣根性也可见一斑。
破镜真的可以重缘吗?勉强黏在一起的镜子,真的精美吗?对这一命题,我保持怀疑的态度。相比于中国那些虚伪的,浮于表面的美感,我还是喜欢断臂的维纳斯——因为残缺有时候也是一种美,而且美的隽永动人。
人这一生,五味俱陈,但不管怎样,都要做出一个决定,是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是活在大家所期待的美满大结局里,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