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小事”是我这次参加完金钥匙赛课最大的感受。
比赛前期准备。杨老师找到专家队伍帮我备课磨课,反复的试课改设计。课前导入一个看似简单的环节,是通过视频音频导入还是学生角色扮演,类似这样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每一次试课的感受都不相同,以为已经算是很完善的课了,但是去看自己的上课实录才发现这句话多了不恰当,这里拿捏的分寸还不够好。备课就是在去完善一件件小事,但是教育中没有“小事”。
比赛中的突发情况。由于比赛当天早上没有去确认黑板是否可以贴卡片,导致比赛中主板书无法呈现,这是一个遗憾。对学生预设还不足,不够了解学生的知识面,一部分学生其实已经知道“食物链”是怎样一个关系,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里应该还要基于学生的基础再备课。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把他们当作一件“大事”去对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善,即便出现问题时也可以冷静地处理。
以下是我经过此次比赛的收获反思:
1.课堂上利用好学生的发言,注意课堂生成。老师有时候迫切的希望学生能够“回答到点子上”但是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僵硬。
改进方法: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学习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不急于补充和对话,让学生之间展开对话,用孩子的语言交流,进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2.在备课和试课中,仔细研究每一句话的玄机。教师尽量少说,如果说就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
改进方法:可以通过反复看自己的课堂视频来反思学习,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杨老师在帮我磨课时,就是和我一起看视频,有时候为了一句话的表达还会反反复复再看那一小段。
3.备课需要更加高效的方式。分模块列大纲就是一种很高效的办法。可能之前习惯性先将详案写出来,再去写教学设计,但是这样的方法可能会使得你的教学流程不够清晰。
改进方法:可以先用板块的方式把教学流程确定,在写详案的过程中再将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性问题补充,这样的教学设计会更流畅自然。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和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接触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太多太多。他们更加细心,更会去钻研每一个环节里的细节,所以在他们身上我看到“教育无小事”每一件事情都是值得放在心里花时间花功夫去探究。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很好学习环境,身边的师父杨老师就是我最好的榜样,而团队里的小伙伴也尽他们所能帮助我。
在比赛的前一天,我的感觉是怎么这么快就要结束了呢?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享受的,当有付出就有收获时内心是满足的。即便这一次我没有拿到金钥匙,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已经学到了很多并努力学以致用。只有每时每刻做好我是一名学生的准备,才能更好的投身于教师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