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快进入梦乡的时候,母亲打来电话,先是关心地询问我身体情况,聊了一小会,听出她支支吾吾貌似有话要跟我讲,可是又有点犯难,我示意她讲下去。
原来是侄子下半年就该上小学了,现在连内地的学校都按片区划分学位,需要提供房产证,并据此论资排辈,这在我看来很正常,该提供的证件如实提供就行了,为什么会让母亲犯难呢?
没想到我们房子附近的学校生源超标,每个班已经达到了七十多人,母亲担心侄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身心都会受到影响,可是最好的公立学校都在市区,距家较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来回接送更不方便了,况且学校一般都不提供午餐,关键还没有那几所好学校的学位房,那就意味着即使能上那样的学校,母亲每天需要来回三趟接送孩子,听她这么一说,我顿悟。
2
问母亲哥哥嫂子的意见是什么,她说还拿不定主意。
我正思索着,母亲又问我,私立学校如何,公立与私立到底哪个好?
我说两者之间真的无法比较出哪个好,毕竟牵涉的因素太多,能上公立不是更省钱吗?又不是上不了公立,只是觉得学生太多而已,别人的孩子都能在那样的环境下,为何你的孙子就不能适应呢,是不是有点多虑了?再说,你又不能照顾他一辈子,任何的环境他都需要自己去慢慢适应,否则将来如何适应社会。
听我这样分析,母亲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在公立与私立之间举棋不定。
我推心置腹与母亲聊了很久。
3
首先,公立学校就在家附近,也不需要乘车,每天接送孩子会省很多时间,这些时间对于大人和孩子都非常重要,起码早上可以多睡一小会,中午接回家吃饭不用太慌张,至于人数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会更大,说不定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有好处,也会激发上进意识;私立学校也在家附近,如果选择的话,从时间成本来说与公立是一样的,但是费用比较高昂,而从哥哥嫂子目前的经济承受能力上来讲,他们会倍感压力,况且私立学校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都有待考究。
其次,市区较好的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名列前茅,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也以学位房论资排辈,并且离家较远,夏天还好,可以起早贪黑乘坐公交车接送,若是冬天,遇上暴风雪的天气怎么办?母亲已经将近六十岁了,坚持一年没问题,但能坚持完小学六年吗?就算是年轻人每天在路上折腾三个来回也吃不消,得需要多么强健的身体素质才行!
再者,孩子教育的好坏,与学位房无关,与公立私立更无关。
与之有关的首先是孩子自己、其次是父母、最后才是老师。
4
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从未听说过学位房,而这个年代,这个词早已经不新鲜了。
既然现在的格局是这样,我们就需要在大环境下求变通。
我相信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买得起学位房,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让孩子读贵族学校,要量力而行。
孩子能否成才,很大一部分源于他自己和父母。
孩子学习的习惯,求知欲和上进心是日积月累的,与学校的性质、规模等关系并不大,这个年代,除了孩子自己需要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讲,父母的教育显然已经胜过老师。无论你多忙多累,你都不能在孩子的教育上疏忽,需要有更多的陪伴和引导,目前的知识点难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当年上学的时候了,如果完全指望孩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似乎不太现实了,父母就是名副其实的半个助教,加之现在社会诱惑力太多,造成攀比成风,这一点上,父母具有绝对的纠偏责任和义务。
既然无论是在公立还是私立,好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逃不掉辅导作业和家庭教育的义务,又何必过多地在意上什么学校呢?不如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上来。
这是一个拼爹又拼妈的年代,绝不只是个传说。
在孩子身上花费多少心思,一时半会是看不到结果的,真正好的结果是在他长大成人后,能够快乐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当你回过头来的时候,才会觉得当初一切付出都是值得,苦点累点算什么?
5
老师只负责孩子在学校期间的教育。一个班少则三四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老师不可能对班上的每个孩子过多关注,更何况老师也不只是教一个班的学生,他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能做到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就已经很不易了,你还渴望什么呢?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多给老师送礼多走点后门,老师会对孩子有更多的照顾,但请别忘了,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总共十六年的教育,要经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你能做到给每个老师都送礼吗?就算你是土豪能做到,但当他有一天步入社会了,你打算继续给谁送礼走后门?
最好的教育,绝不是用这些偏门左道堆砌出来的。孩子在这样的风气下身心必然受到强烈的影响,会养成投机取巧的心理。
没有能力选择好的学校时,最好的教育,是自己多用点心培养孩子,让他自己长本事,好好的活着,与此同时,父母的言谈举止足以深深地影响孩子,我们只能时刻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积极向上的一面,这种现实的教育也会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