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应该是很早就买了此书,因为书明显已带上岁月的痕迹,也不知道是小边让我买的还是我自己买的,我一直在边读边想,为什么买了后没有立即读,随着故事的深入,我终于慢慢地回想起来了,我怕读这个故事中的情节,太残忍了,不忍卒读。
这个情节就是主人公面对自己唯一的伙伴被其他人侮辱时,居然只能躲起来,不去帮助、不呼救,当我看到作者描述此处时,我难受得读不下去了,甚至不想读完这本书,我不知道后面还有多让人难受的情节在等着我。当主人公对拉辛汗说“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之后只能是个懦夫.....也许爸爸说对了(我就是这样懦弱的人时)”,我才感觉自己也终于得到救赎,我所期望的书中的主人公,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懦弱的,而他却就是这样懦弱的,当他承认了自己,我也终于认可了他。也许,是我阅读得太投入了,但肯定是引起了共鸣所致,因为每个人都有懦弱的方面,但要接受自己懦弱的这方面,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只有接受了,就坦然了,就真正得到解脱了,并会努力去克服自己的缺陷,而这一切的关键是,需要“只消让他找到自己的路”。
我还读到了另一方面,做父亲的一直不接纳孩子的懦弱,只会让孩子更懦弱,而且,孩子懦弱也是父母给予的,当孩子一生下来,做父母的就有强烈愿望希望孩子做个不懦弱的人时,这个孩子可能更会往懦弱的方向发展。也许只有无条件的爱孩子,真正的陪伴、真正的关注,才能让孩子觉得无论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做什么样的事,父母都是爱我的,孩子会好好地顺天性发展自己,而不是挖空心思地去想如何讨父母喜欢,父母喜欢什么样的孩子我就去做什么样的孩子,精力不是放在成长上而是放在迎合父母的需求和关注上,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我那么努力,去总是达不到你们的要求”这样绝望的呐喊的少年,所以他们才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比如书中的嫁祸他人,他们认为做这些事就可得到父母的爱。此书即描述了一个人如何努力获得父爱的故事。
当父母不真正关注孩子时,比如书中的主人公满怀希望父亲能看一下自己创作的故事时,而父亲只是敷衍孩子并无阅读的兴趣时,孩子受到的失望难以弥补“在我生命的大部分时光,我对爸爸敬若神明,可是那一刻,我恨不得扯开自己的血管,让他那些该死的血统流出我的身体”。父亲不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作家,所以对孩子的此请求毫不在意,而孩子只有在这一方面觉得自己有能力,希望借此被父亲赏识却并不被父亲认可。所以,当做父母的不接纳孩子的现状而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期望发展时,失败的不仅是父母,就如书中描述的“等到他没有将任何运动天分遗传给我的事实昭然若揭之后,他又开始试着变成一个热情的观众。当他察觉到我并非真心实意,只好黯然放弃,接受这个悲惨的事实:他的儿子非但不喜欢玩足球,连当观众也心不在焉”,当然孩子更感到失败。因此,做父母的需明白,“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所以,我看这本书,看到的三部分分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为人所知的阿富汗的故事(正也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以及它的风筝节、一个人如何自我救赎。
书中还有些精彩句子,分享如下:“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这些赞扬的话,用的场合太多了,闪亮得有些造作”;“他是依照自己规则生活的自由人士,他总是先看社会规范否入情入理,才决定遵从还是拒绝”;“安静是详和,是平静,是降下生命音量的旋钮;沉默是那个把按钮关掉,把它旋下,全部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