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在想法国人说的话,欣赏咖啡的苦涩,是人类味觉的升级。因此有人说,喝咖啡为的是咖啡的灵魂。
为此,日本人把手冲弄到了极致,成为生活美学的一部分。喝咖啡作为一个片段,慢慢融入每个coffee lover的生活。
也有人问ASTERISM,怎样才能把手冲做的好喝。
其实这个没有固定答案,因为好喝不好喝来源于每个人的味觉,味道,其实是很私人的东西,没有固定标准去限定一杯咖啡好喝不好喝。
其实咖啡好不好喝,源自心情。
心情好,对生活充满热爱是ASTERISM认为手冲最重要的基本功。
看着咖啡在热水的浸泡下隆起、湿润、排气、散发出迷人的香味,最终滴滤出一杯完美的咖啡,这个过程真的妙不可言。
不得不提的是:咖啡玩得深一点,是带有一丝“玄学”的意味的 。
咖啡玩的深一些,其实你会发现,咖啡是不苦的,那些老铁嘴里的,坚果香,花香,柑橘香,其实你也可以品尝的到。
咖啡可以是不苦的;可以像品酒一样,喝出不同咖啡豆的芬芳和果香;最朴素的手冲方法,不加奶不加糖,才是发挥单品咖啡真正风味的最好方法。
抛开专业,从一个不怎么懂的客户身上来发掘什么样的咖啡师大众意义上的好咖啡。
对于一个刚接触精品咖啡的人来说,要他欣赏咖啡的果酸是十分困难的。不可能越过苦涩本身,一下子分辨的出咖啡豆的李子酸和黑莓酸,哪怕玩了N年精品咖啡的我,味觉也不是一下子练就的。你要说风味轮上数十种咖啡的果香分类,庞杂的名词,甚至你都没接触过的一些食物,我要是都能喝出来,也是不太可能。
所以大众意义上能接受的好咖啡,大概是巴西传统咖啡分级的定义比较好理解,第一级:Strictly Soft 极为柔顺/ 第二级:Soft 柔和/第三级:Softish 比较柔和/第四级:Hard 不顺口/第五级:Rio 里约碘呛味。
那么顺口的咖啡的咖啡意味着什么呢?只要不存在重大缺陷就基本可以称为是一杯比较不错的咖啡了,比方说某种尖酸,或者只有苦味,煤炭味,焦糊感,涩味。
这个和咖啡豆质量好坏,烘焙师的技术密不可分。
首先选取优质的产区,不一定都是稀有豆种(比方说extra fancy级别可娜这类咖啡豆),经过两遍手筛,烘前一遍,烘后一遍,就已经可以完美地避开煤炭味,涩味,土腥味等等了。再根据咖啡豆的调性,对咖啡豆采取不同烘焙度的烘焙,稍加注重曲线对咖啡豆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可以避开尖酸和刺激的味道。通常那些不管什么咖啡豆一概采取浅烘的新手的咖啡豆最容易出现涩感和尖酸。
那么做到上述内容的情况下,其实已经可以保证大众意义上的好咖啡了。
喝着喝着,人们开始追求有趣的咖啡,精品的咖啡。味觉灵敏度上来了,当品尝到咖啡中的花香,果香,越来越觉得咖啡这个离玄学不远的东西,的确还蛮有意思的。
重点是,喝咖啡,让你感觉到快乐,满足,而不是活受罪,那才真正称得上是一杯好咖啡。
如果你也热爱精品咖啡,那么很高兴认识你。
via ASTE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