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原籍为中原腹地的人,最不了解的就是家乡所在省份的地域文化,说起来深感惭愧。
从地图上看,这些年游览的地方,也算是走过了疆域国土的东西和南北,即使散漫的游荡,比如这个暑假去了大连,烟台,济南,苏州,昆山周庄,一路慢游,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河南总也不在计划和行程之内,总是完美的错过。
我有时一脸深情的对女儿感叹说: 我说闺女呀,你的祖籍是河南信阳,这是个美丽的地方,人杰地灵,山水秀美,近代人才辈出,你应该以自己为信阳人为傲? 你不想多了解一些吗?
~可女儿乖巧的嗯着,然后就没有了后续,即不想深入谈论,也没有要谈论的话题,还无辜的说,“那又怎么样?”
~我继续...信阳的有些地方是革命老区,信阳还出过革命前辈的大人物...那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才吗?
她一脸懵逼...有些惊讶。
~前段焦点访谈节目专门做了一期关于新农村乡村振兴的节目,信阳光山县下面的村为例...。
~啊啊,不知道,原来就我不知道呀?
~祖籍,其实这就像生母和养母的关系?
~可是,我也不出生在那里呀,也不成长在那里。
~我改变并使用权威压力性的语调说,总之人不能忘本,那就是你的祖籍。
~可是,为什么呢?
~因为传统,因为你姓x,那是你的父辈从小生活的地方。
~那妈妈生活的地方呢?就不能成为我的故乡吗?
~当然也是,但按照中国的传统,一般祖籍是随父辈一方。
~那你这是传统思想,基予男权社会的视角,这是糟粕,这没有道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妈妈出生的地方也可以是我的故乡。
~好吧,但你爸爸听了会不高兴,说我没有给你正确的引导。
~那是他的正确,不是我认为对的道理。
~我一时语塞,经不知如何辩驳?
...我知道和青春期的孩子继续辩驳,只会更多的反弹,该打住就得及时的止住。
所谓的故土乡情,在她内心好像没有任何涟漪,那对于她意味着什么呢?这和所谓的祖籍,原籍,户籍这些外在的地域结构无关。要说认同感,对于在这里生活不觉得,一旦离开,哪怕是假期短暂出游,但总想回来这个称为家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才是她心中的波澜,无法释怀的情愁,正所谓吾心归处是吾家。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