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非常好的朋友,让我帮他看看之前父母买的保险,到底保什么,有什么用途。
看完之后,发现合同非常简单,就是一份两全险保单。这份保单保障的内容也很简单,主要责任有两个:一是60岁的满期金,返还所有保费;二是没三年给付一定年金。当然细节还有很多。
当我把合同主要保障责任发给他时,他说了两件事儿,让他的感受不太好:
一是,他爸妈十年前,是因为偶尔生病,想着买份保险,一会生病啥的,可以报销掉自己的医药费。因为不懂保险,所以就找了在银行的亲戚,帮忙推荐和配置,结果配置成了这份两全险,和客户真实诉求相差很远。
二是,朋友觉得,每年掏了一万多,就买了个两全险,没啥用,60岁才把保费返还,每三年的年金,折算成利息也才2.8%,还不如买银行定期。
关于第一点,我不知道之前是因为什么如此配置,仅凭这些信息,还不能定论,可能是销售人员不专业,也可能是银行渠道无相应产品,或者是身体原因无法买医疗相关产品,都不好说。
但是对于第二点,让我想到了很多。
第一,朋友拿理财类保险和基金对比,本就是一个错误。基金可以亏,但保险,约定需要给付,就必须要给付,哪怕保险公司亏了,也要给。因为基金是客户承担风险,基金经理是指用专业知识尽量规避风险,所以基金盈亏,都属于客户。保险是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给付,哪怕亏了,也是由保险公司承担风险承担风险,因为保险公司承担了不确定,所以如果有高收益,客户拿的依然是确定性的给付。
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出差异点。
第二,这也让我想到了水库式经营的理念。
未建水库的河流,遭逢大雨,就会引发洪涝,而连日干旱,河水就会枯竭。因此要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免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如此,人生的经营也是如此,景气时要为萧条期做好储备,人生顺境时要为逆境时留有盈余。
保险正是基于此。健康时为未来不健康时做准备,有钱时为未来需要钱时做准备。我们都希望人生一帆风顺,而保险就可以作为风险到来时的缓冲带,保险未必能规避风险,未必能消弥风险,但是可以降低分风险对我们人生的影响。
怎样把让人生过的更加美好?我没有答案,买了保险也保证不了不受风险的侵扰,但是,如果是保险保证的限度内,保险均可以给予帮助和化解。
保险是工具,用或者不用随己,我们的身份就是个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