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的偶然》一书的作者,想田和弘,是亚洲最受追捧的纪录片导演之一。
作者在9·11袭击事件发生那年,还是一名记者。9.11袭击发生后,几乎全世界的记者,都在第一时间奔赴纽约,为这千载难逢的新闻现场。想田和弘接到的任务是,去拍摄一条以眼泪和互助为主题的短片。
他原以为素材很多。但是,等他到了现场,才发现跟想象中不一样。眼泪和互助,不是没有,但是很少。大多数人在干什么呢?在世贸大厦附近挤满了来拍照留念的游客。他们以还冒着黑烟的现场为背景,比着剪刀手拍照。离现场稍远一点的地方,情侣们在咖啡馆里聊天,看起来就跟平时一样。而最热闹的地方,是市中心的批发市场。小贩们在哄抢星条旗,因为袭击刚刚发生,大家肯定要游行,而星条旗是游行的标配,到时候一定抢手。
那你也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也可以想象一下,你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和预期不符的事情发生?虽然,事情可能有大有小。
然后我们因为这样有落差的事情,或喜或忧,情绪被左右。之前聊埃利斯的 ABC 治疗法:
A是什么?A就是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或者遇见的人,就是这些人、这些事能刺激到你,比如你和你的上司有矛盾,你的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这些都是A。
B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你讨厌你的上司,你对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这事感觉很恼火,这是B。
C是什么呢?C就是你的情绪,你的行为,你对上司的抵触情绪,你对孩子的责备,你感觉心情烦躁。
理性情绪疗法的关键点在于B,也就是你对事件的思维方式,或反应模式。因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影响你的情绪,而非事件本身。
那我们现在从更根本来找情绪源头,也就是我一开始复述的那个故事。
只要我们在看一个东西之前,内心先预设了某种倾向,某种框架,这就会影响我们去了解现实这个事情的全貌。就拿 9·11 的现场来说,眼泪和互助,这确实是真的。但是,一旦你带着这个主题去拍摄,就会自动过滤掉另一部分真实。
换句话说,一旦事先对某件事有期待,它就开始制造你的情绪。像我种下这么多玫瑰花种,预想的是花团锦簇的美,即便我每天三看,依旧无回应,自然会产生一些情绪,或坚持或放弃。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适用于我们看待孩子。要想了解孩子的全面真实,你就必须先抛掉内心预设的框架,把对孩子的一切预期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