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说经济学原理是简单的,难在养成用经济学思维看世界的习惯。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基础的概念,很容易产生误解。
之前在看一些思维方法书籍的时候,认为自己的思考方式已经有了进步。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学习这些概念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
知易行难,莫外如是。
所以,以讲述的方式,以链接生活经验的方式,显然能更有效地掌握学到的内容。
一、关于稀缺
经济学建立在“稀缺”这个前提上,稀缺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稀缺有两个原因:
1)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
2)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
稀缺是经济学的前提,那么这个概念相当重要。
那么在这两个原因下,有没有例外呢。
如果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那么有没有哪些需求消失了。过去人们出行有黄包车,有马车,现在消失了。
但是深挖下去,人们仍然有快捷出行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本质,其实是对时间的需求。
我们把眼光放的宏大一些,时间是稀缺的,每个人就这么一辈子,空间或者说位置是稀缺的,占用了就没有了。
但是可能你想要苹果,别人不想要。这是个别意义上的,而第一条本身说的是平均情况。
个人认为可以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这两点原因结合。
人的需求可以包含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内,而但凡是人,就有同样的需求,需求可以升级,但在这个范围内。因此,就会有同类,有同类就会有同样的需求,就会有对供给的竞争。
我们来看看自我实现的需求。立功、立德、立言。稀缺的是机会,优秀的那部分人,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竞争,时间、智慧等等,去争一个机会。诺贝尔奖是稀缺的,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是稀缺的,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位置是稀缺的,每个人的注意力是稀缺的。
要理解稀缺和理解价格都不能停步于货币的概念。稀缺的不止是有形的商品,价格不只是金钱,人力、时间、技能都可以是价格。
二、关于短缺与过剩
当价格过低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来争夺他们需要的商品,这时候就会出现短缺。
而当价格被人为拔高以后,卖家就不得不采用价格以外的方式,才能把东西卖出去,这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过剩现象。
短缺与过剩其实有共同点,首先是价格偏离了市场定价,其次是价格不再作为唯一的竞争方式。
价格管制的时候,就会出现短缺。比如说要求地铁票价统一为2元。但是地铁的运力是有限的,就会出现提前等待,采用先到先得的竞争方式。同样在车门前,可能就有通过暴力竞争的方式,人高马大的获得优势等等。
过剩现象大家都听过,比较有名的是美国奶农倒牛奶的事例。经济危机时,需求曲线发生了变化,人们经济条件的变化对牛奶的需求量下降,根据供需关系,价格本该下降,但是这个代价比起倒掉更不能承受。那么奶农要把这些产品卖出去,就需要展开其他方式的竞争,这种竞争方式往往也会把代价平衡在过高的价格和合理价格的差值上。那么我们来算一算,生产销售一单位牛奶的成本为4,合理交易价格为6,而抬高的价格为20,那么,倒掉牛奶的损失是4。而通过竞争获得交易配额的损失是20-6-2即12。所以,奶农倒掉牛奶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就是自己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